读《平凡的世界》,感谢路遥先生

2020-04-04  本文已影响0人  齐他

      很惭愧,这样的一本时代著作,我竟拖了三四年才看完后两部。不过也许也是值得的好事,如果有些事始终没有想明白,等几年在想又何尝不是幸事。

        我无法对五六十年前人们的生活感同身受,即便我可以理解那样的生活。在当时的中国黄土地上,农民对生活的奢望应该只有填饱肚子,粗又黑的双手挥舞着镢头、犁耙把气力用在流尽了汗水的黑土地上,回馈的就是不再“资本主义上”独自饿死。至少在改革责任制落实到个人头上时是这样。那巍峨的高山上葱茏厚重的绿色、蔚蓝洁白的天空上挂满的朵朵白云、还有春夜寂静下无声流淌的溪川……或许只是大部分人劳力时额外的大自然馈赠。庆幸的是,依然有可爱的人热爱它们。

      结局多少让人唏嘘叹啧,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让人敬佩也让人惋惜,更让人回味、反思。一路贫苦的年少,再到意气风发的青年时光,起起落落步入中年已是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路,不同生活处境的人寻找各自的归宿……我曾为他们各自的生活、爱情、责任、理想、信念而惊叹、惋惜、惭愧、自责、感动。却又在内心忠告自己。

        “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心间,我也不再是青春少年……”路遥借叶赛宁的诗早已道出青春少年的真谛。我不再渴望留底情怀心境不染,那太遗憾了。直面过往,并拥抱热爱它吧。季节更迭是自然规律向前的使然,岁月里熠熠生辉亦或黯然神伤的过往,静静躺在生命的大河里,它洞若观火的审视自己生命中那些失误和不当,若能用更宽容、善良、豁达和优雅的态度去对待自己和他人,这也是向前的标志。前进,太重要了。

        作为一个读者,我当时依然“芥蒂”田晓霞的死,甚至对路遥先生“耿耿于怀”。门庭的天差地别,抛开世俗的观念,少平和晓霞的爱情太让人想要祝福,祝福这对年轻的生命心想事成。在晓霞提出那个两年之约时,心头涌上的隐约是一种悲情。被爱的人手捧星光等待着乘风破浪来到他身边那可爱的姑娘,我想,孙少平不会再是其中的一个了。噩耗一个接一个,却让我对爱情有了一种新的理解。如果说在第一部时能对孙少安决意离开润叶的爱表示理解,后来的润叶对待李向前冷漠的态度我也可以理解,可是在向前断腿后伟大的润叶却执意照顾向前着实让我惊讶,我恶意的猜想过向前用何种方式了却自己的余生,也悲情的想过向前一定要同意结束这段不曾存在过的感情了……也许分开,是所有不愉快的结局,而渲染的离别不会惊天动地,没有那么多粉墨黑白,只是各自重新开始。我一直这样猜测爱情。

      所有的爱情,就像晨曦和晚霞,让人心生神往又变幻莫测,但爱情的终点却不一定只有爱情。所以我赞叹润生的敢于担当;润叶对向前的永不放弃;金波和他的藏族姑娘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也敬仰秀莲对少安的至死不渝——他们的爱早已超越爱情的界限,更是亲情。他们用自己的爱让平凡的世界里荒芜变的繁荣,平凡变的伟大。他们是彼此闪闪发光的太阳。于是,我同情武惠良——一个失去了自己太阳的男人。

      有人生来优越;有人劳累半生。让勇气和信心决定命运的人让人尊敬。

      少安和少平一样的抗争,不同的命运。伟大的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没有屈服。少安搂住吐着鲜血的秀莲时,他的命运咽喉如此脆弱。砖场事业的跌宕起伏没有击垮他,荣耀与幸福却在最后一刻压垮了他的太阳。与吴仲平顾养民那样天生的优选之子相比,一路铿锵地前行,生活赋予他的早已不再是求个温饱,更有一种回馈的热忱。在双水村他那不平凡的一路风尘仆仆,多应该是昂首挺胸在一片荣耀与赞叹里结束。这结局在纷杂又姿态万千的世界太过平凡,也许只是来临的时刻、步调、姿态不尽相同罢了。

      我“偏心”的认为第一男主应该是孙少平。他平凡的人生像我们身边的某某,或者自己。他是坚定的信念主义者——只有劳动使人伟大,才能获得尊敬。路遥先生赋予了他非凡的男子汉气概,他当然“不负众望”,化爱情为力量,以梦想做明灯,在黑暗里爱上黑色,接受并热爱它。如果从飘渺的世界到浪漫的彩虹,要用鲜血染红黑色,用热情燃烧血液,他做到了。读过的书让他充满思想;奋斗的路让他自强不卑微;爱过的人让他在煎熬折磨里依旧满足。他沮丧过生活、怀疑过未来、放弃过爱情,像极了每一个平凡的我们。所以金秀说爱他的男子气概,作为读者,我渴望少平能与金秀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平凡的人也值得一个美满的结局。

      我一直思索这部时代意义的巨作主旨是什么。我无意去评价那个动荡的年代,我也无力去改变未来纷杂的世界。但我们总会遇到孙玉厚、孙玉亭、孙少安、孙少平、金波、金秀、田晓霞、田福堂、刘永合、刘永州、安锁子、金俊武……在我们平凡的世界。

        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让我们每一个人在平凡的世界里有着不平凡的人生。感谢你,路遥先生。

          ——2020.4.4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