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学习

灭蝗的方法

2024-06-23  本文已影响0人  鳝堂集庆

开元四年,河南、山东等地出现蝗灾。姚崇给玄宗皇帝打报告说,对付蝗虫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火烧。

在晚上点起篝火,并在火堆旁边挖一个大坑,大老远的蝗虫看到火光就会跑过来,像飞蛾扑火一样往篝火堆里面飞。飞进去多少就会烧死多少。

被烧死的蝗虫尸体都扫进旁边挖的大坑里埋掉,这样其它的蝗虫就闻不到同伴烧焦的尸体气味。它们就会一往无前、前赴后继朝着篝火堆里面冲,这样就可以将蝗虫全部消灭掉。

在1000多年前,没有农药杀虫剂的情况下,这确实是一个对付蝗虫的好办法,绿色环保无公害。但在当时却遭到了其他同事的强烈反对。

很多人都说不可以,绝不能这样做。这样会伤天害理,杀虫太多,会伤了和气,引起天怒。蝗虫本身是天灾,不是我们人类所能控制的事情。

玄宗又问姚崇,大家都反对,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姚崇对皇帝说,这世上的书呆子太多了,特别是那些不懂得变通的人更多。世易时移。凡事总会有违反常理而合乎道义的时候,也有违反道义而合乎当下情况的时候。

像过去有蝗灾时,大家不愿伤害蝗虫,导致庄稼歉收甚至绝收,造成饥荒,没有粮食吃,最后出现人吃人的悲惨情形。如今山东、河南等地蝗灾严重,如果不尽快消灭蝗虫,老百姓肯定会挨饿受苦。

此事关系到广大百姓的安危,不可以拘泥于常情。现在消灭蝗虫还来得及,如果再晚的话,蝗虫会把庄稼都吃光,到那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如果我这个办法不行,我愿意辞职谢罪。

可见当宰相还是要有担当,有魄力,虽千万人吾往矣。最后唐玄宗采纳了姚崇的建议。没过多久,果真把蝗虫消灭干净了。

蝗灾必然伴随着旱灾。因为蝗虫在干旱条件下最容易大量繁殖。两灾叠加,雪上加霜,必然导致庄稼欠收甚至颗粒无收。

过去的人们不懂得这个道理,甚至很多读书人,朝廷大官也比较迷信,认为蝗灾是老天爷的惩罚。因而大多数人只能逆来顺受,不敢采取相应措施,而姚崇却敢于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这种精神是值得大书特书,供后人学习借鉴。

姚崇是唐玄宗当政前期的宰相,他的继任者叫宋璟。姚崇临死前,宋璟去病房里看望姚崇,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讲?姚崇对宋璟说了四个字,算是临终遗言:崇实充实。意思是要广积粮,办实事。所谓仓里有粮,心中不慌。要把粮食搞得多多的,做事要扎扎实实的。

姚宋两人堪比唐初的房杜,也正是在玄宗朝姚宋等几个宰相的接力辅佐,唐朝迎来了它的巅峰时刻,即开元盛世。杜甫有诗回忆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时候全国的户口数也达到了顶峰,即890多万户,这个数字跟隋朝顶峰的时候持平。要知道隋朝到达顶峰只用了30多年,而唐朝则用了130多年,这中间有太多的折腾、曲折、坎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