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

拿命从事的职业为什么不让做——拆弹专家观后感

2021-01-03  本文已影响0人  加萍
电影海报

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和小边去万达影城看了场电影《拆弹专家》。假期档上映的电影不少,没有打算看哪部,只是觉得该和老公过一下二人世界了。70后的我们最浪漫的二人世界就是看场电影,没有烛光晚餐,也没有美酒鲜花,三观一致的我们看场电影就很幸福了。

言归正传还是说说电影吧。电影的主演是我年轻时的偶像刘德华,“谢谢你的爱”、“一起走过的日子”陪我走完学生时代,“来生缘”、“天意”陪我度过青春的时光,“男人哭吧不是罪”、“冰雨”让我体会到男人(老公、弟弟、还有儿子)的辛苦。偶像在这部影片中也是拼了,我跟老公说,“这是要变成打星吗”?上天入地的艰难、跳车、爆炸地刺激、而且还是个残障拆弹专家,剧中他说“救人不是用自己的命去拼的,但是我们做拆弹的,哪次不是拿命拼呢”,即使在拆弹救居民过程中断了一条腿,康复训练后他仍要坚持到拆弹一线。

故事从这里发生反转,刘德华饰演的潘乘风受伤恢复后要求回原岗位,我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从影片中可以看到他在这个领域真的是专家,而且还特别热爱这个工作。我分析这符合马斯洛动机理论的最高级——受人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是他的上司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可能还是考虑自己的政绩多些吧)没有同意,让他从事警署的文职工作。一个有高级需要的人,去从事他不喜欢的工作,这是对人才的浪费,也是对人才的极不尊重,这也让个性鲜明的潘sir大撒把了,直接判若两人,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从拆弹专家变成一个制弹恐怖专家。

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编剧,故事编得很合理、很自然。潘乘风从警察变为坏蛋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但是马世军(潘乘风儿时的玩伴)这个催化剂,就加快了潘sir的转型。这次转型危害太大了,直接要把这个世界摧毁重新再来,准备用小型核弹把香港的机场、地铁等交通全部炸毁。早在影片的开场就已经呈现给了我们,如果这次行动成功,这个城市将20年无法重建。正在我提心吊胆的看着剧情发展时,又一反转,潘乘风在一次行动中受伤失忆了,前女友也是警察的庞玲,想到一个办法,对潘乘风实施记忆植入,让他从一个坏蛋变成卧底,太精彩了,一切都顺理成章的进行着。但是身为专家的潘也从庞玲那里证实了,他不是卧底,是背着几十条人命的恐怖分子。当他看到同伙在行动中残害警察时,他彻悟了,良知也被发现了,他绝不让摧毁行动成功,当然他也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剧情精彩,影片节奏紧张而刺激,特效效果很到位,值得一看。

马斯洛五种需求

接下来我想聊聊潘乘风这个人才,怎么从一个贡献社会的精英变成反社会的“精英”,我觉得还是体制。他的上司也许是考虑他的职位,也许是考虑社会安全,反正不管怎么说浪费了一个人才的使用。这种现象历朝历代都有,东晋末年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大诗人李白也高呼“天生我材必有用”、清代龚自珍喊出“不拘一格降人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现象在现代社会还是存在的。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不好改变。

改变的只能是自己,所以也劝劝那些“人才”们,该低头时就低头,干什么都是做贡献,“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要逞一时之快,忘了自己的使命。

看电影有感想,写出来同分享,今天算是快乐的一天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