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早牛晚破

碎念

2017-10-06  本文已影响0人  456847738491

從25號到29號

25號晚上到家,29號下午看完中央十套的八集紀錄片《華羅庚》。確定了我這十年來特別是近四年來原來一直在苦苦追尋人生的出路,我怎麼實現人生價值?我想要的究竟是什麼?發現原來自己眼下喜歡做的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話分兩邊:首先,我是說我才發現了自己一直在追尋人生出路,說的高尚點我一直在追尋真理,多少次茫然、空虛都是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現在終於知道了,像人類歷史上無數的先賢一樣,我在追求人生的方向。再者,我是說我想知道我要的究竟是什麼。前者是為社會,後者是為個人。但兩者似乎又是緊密相連,難分彼此的。

從25號到今天,整整四天,一沒鍛煉,二沒學習,整天上網看些低趣味 。昨天下午,腰酸背痛,特別是背是真的很痛,於是我順勢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睡著了,在夢裡我好想在跟上帝或是什麼類似物說話,我問他能不能用我跑步的痛苦換取我跑步之後的好處,並且我是急切希望換得了。醒了之後,我哭笑不得,可能真哭沒笑,用“跑步的痛苦換取跑步的好處”不就是自己去痛痛快快的長跑嗎,何必如此表達。理智告訴我,我之所以會如此表述,是我發現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是我身不由己,明知一種東西去做了之後很舒服,也很充實,但就是無法改變現在坐在電腦旁類似靜止的運動狀態,即使這種運動狀態開始折磨自己——背痛內心空虛自責。

下午一氣看完了八集《華羅庚》,分別講述了華羅庚幼年,抗戰期間,解放回國,培養人才,建立中科大,理論聯繫實際,推廣兩法,晚年逝世。

我這個人,特別尊敬那些數理化學得好的人,認為那才叫真正的學問,真正的難題,雖自己學的工科但總感覺前學后忘,數理化更是差的莫名其妙。我驚羨與那些數理化的符號之美,圖形之間,模型之妙。但正如前所說,我始終保持著不學習它們的運動狀態,出現想用學數理化的痛苦學號數理化。華羅庚教導我們,不怕底子低就怕不知底。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我總結來凡有一番作為者,必有兩點,專注和勤奮,特別是專注,我認為比勤奮更重要。普通人(就是我)做一件事頭腦中會莫名的想另一件事,看數學會想到某個電視劇或某件生活中的小事,這些雜碎想法揮之不去,大大降低學習效率。我又發現,科學家歷史上千千萬萬,被人所熟知特別在社會上有名,我所謂明星科學家卻屈指可數,華羅庚,愛因斯坦。。。。。。究其原因,他們都為人民服務,華羅庚推廣雙發,走工廠進田間,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愛因斯坦,公開反對希特勒,為人類的和平而戰。許多科學家在他們各自的領域享有盛名,但離開那個領域幾乎無人知曉。就是缺少這顆人民的心。現在說這些有些早了,還是先學好數學物理吧。

不怕底子低就怕不知底。

One more thing:那段时间天天看王力的《古代汉语》,又对民国时期的华罗庚兴趣盎然,不惜花重金买了王元的《华罗庚传》。故学了一段时间的繁体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