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如何塑造人?

2021-02-02  本文已影响0人  教练奥莉

今天说一说萨提亚家庭治疗。虽说是“治疗”但是对于任何家庭都是有重大启发的,特别是家里有娃的。

萨提亚(1916-1988)是家庭治疗的创始人,创立了萨提亚模式,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她的两所母校威斯康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曾分别颁授荣誉博士学位及“对人类杰出的贡献”金质奖章给她。

在接触过数千个案之后,萨提亚发现和谐家庭和问题家庭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不同:家庭成员的自我价值感,沟通方式,家庭规则体系和与社会的联系。

如果家庭是一座冰山,这些深层信息就是海面之下看不见的部分,但对于在大海中航行的人来说关乎生命。

和谐家庭的成员自我价值感高,沟通直接、清楚、明确、真诚,家庭规则人性化,有弹性,与家庭之外的联系是开放的,充满希望的,有选择的。问题家庭的就恰好相反。

用通俗的语言讲,和谐家庭的成员自我感觉较好,成员之间可以开诚布公的倾诉自己的痛苦,可以在家里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家庭规则可以讨论和调整,成员能够感受到被家人关注和关爱,家庭氛围是轻松的,有活力的,享受彼此之间的陪伴。而在出现突发事件的时候,也能够从容应对。

这样的家庭,不容易出问题,每个成员也不容易出问题。这是西方的“和谐”家庭。那我们中国的和谐社会呢?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习主席说,要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其实中国的理想家庭理念中也包括了这四类元素:个人感受,彼此的互动方式,集体规则和集体如何处理与外界的联系。底层逻辑是一致的。

(没时间写啦,明天继续。能写多少写多少——新日更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