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连载小说我也爱写小说

守夜人(四)

2016-05-09  本文已影响29人  豆豆是个小团子

四 【忆及】

与回京都的长公主告别之后,虞老太爷和虞道秦、顾念夫妇一并乘马车回了府中。虞府老管家利索地上前扶着老太爷下了车,之后虞道秦也将顾念细心地扶了下来。

老管家三言两语将方才虞府一行人走后府中的安排向虞老太爷交代清楚,站侍一旁,头微微低下,像往常一般静候老太爷吩咐。

虞老太爷背手踱了几步,右手无意识地抚上常年系在腰间的那枚龙纹玉佩。这枚玉佩还是当年离开京都的时候,临行之前皇帝派亲随连夜悄悄送来的。一只木匣,一枚玉佩,一封信,信上只有寥寥数语,却让当时在战场上也能杀伐果断的虞准也产生了心惊之感,突然间不明白皇帝用意何在。

君心未明之前,这枚玉佩的真正功能,当时的虞准曾笃定绝不启用,现在的虞老太爷却不能如当初那般确定。

不过就是与长公主匆匆见了一面而已,却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这些年来,虞老太爷虽处江湖之远,但绝非对朝政一无所闻,明面上的河清海晏,平静下的暗流涌动。曾经战场上英姿飒爽、朝堂上不怒自威的皇帝已经一声玄袍独自坐守了数十年江山,如今威望仍在,可立太子一事迟迟没有决断,朝堂上的派别之争因此愈演愈烈,细微举动或许就会触发千钧之变。

“老太爷?”看着在厅堂中踱着步静思了许久的虞老太爷,跟随多年的老管家感觉到一丝异常,于是出声提醒道。

虞老太爷醒过神来,将右手如往日一般背在身后,对老管家说:“请阿悬与阿世戌时到书房来。”继而又对站立一旁的虞道秦说:“你也来。”

虞道秦干脆地道声:“好。”便携着顾念先回了书房。老管家虞护则径直向两位来客的住处行去。


虞老太爷慢慢踱到自己下午坐的位置上,一个人静静地想着。如果她还在,定会笑意浅浅,盛上一碗他最爱的银耳莲子羹,然后安静无虞地看着他吃完,问他合不合胃口。其实他一开始一点都不喜欢吃这些甜品的,只是因为她喜欢做,而他便愿意尝罢了。只是因为是她做的,所以才合胃口罢了。

这么多年她不在,虞老太爷再没有碰过银耳莲子羹,也再没有兴致和一个人说那么多的话。自己将要做的事,她若是还在,还会像当初一样不问,只是信他,支持他么?

“爷爷,你回来啦!”虞老太爷回忆的思路瞬间被打断,一听到这称呼就知道来人是昭昭。虞老太爷脸上不禁慈爱地一笑,这个小孙子呀,长得圆滚滚肉嘟嘟,每次府里有客见到昭昭的时候总是会想要去捏捏昭昭的小脸蛋。偏偏他还对美食尤其感兴趣,尝完就罢了,还总是要对着盘中的美食刨根问底,偏要知道是哪些用料,制作方法,每每问到心满意足才罢休。

昭昭手上端了个餐盘,盘上一只青花纹样白底碗,走的近了才发现这碗中盛的便是方才想到的银耳莲子羹。只是羹中放了些枸杞,银耳被煮得极糯,红色的枸杞零落其间,衬得格外诱人。

只是,虞老太爷许久不主动点这道羹,府中上下也都三缄其口,小孙子昭昭当然也不会知道当年那些事情。不过,不尝尝似乎驳了昭昭的面子,怕是小家伙会伤心呢。

虞老太爷从昭昭手上接过餐盘放在桌上,用小勺轻轻舀起碗中的羹,问道:“昭昭,这又是你让王大娘做的么?”

昭昭撅起嘴巴,摇了摇头,继而抿着嘴骄傲地挺起胸脯:“这是我做的!”

虞老太爷难掩惊讶神色,看了看昭昭的身高。本来昭昭的个头就还没有挨及桌子,这么一看更是让小家伙有些恼,于是爬上虞老太爷的膝盖,舒服地坐好然后开始扳着自己的手指头一板一眼地对虞老太爷讲了起来。“我一早去问了王大娘夏天的时候吃什么最好,王大娘就说可以煮银耳莲子羹,正巧爷爷和婆婆这么烈的日头出城,回来肯定像我刚跑过一样会出汗。这道羹我在南华姐姐家吃过,所以就想在爷爷和爹爹娘亲回来之前凉温了,这样回来就可以吃啦。至于身高嘛,我把大厅里的扶椅搬到厨房里踩在上面就没问题啦……”

话说到这里,昭昭突然掩嘴低声说道:“我搬的好像就是爹爹方才坐的那张椅子,而且可能忘记擦了……”

这时随虞道秦回书房准备检查长曜课业的顾念正显了顽皮的本性,低头踢着府内长廊中落下的紫藤花瓣,中途停了下来,拉住虞道秦的衣袖,指着那一双虽然极淡、在浅色长袍上却显而易见的小脚印,幸灾乐祸地问道:“道秦,以你的功夫,居然不知道自己被踢了一脚?”

虞老太爷听到这里,便给足了昭昭面子尝了一口。一种熟悉的味道悠然袭来,却又不尽相同。“这是城里的南华丫头教你做的?”虞老太爷将调羹放回瓷碗中,认真问道。

昭昭浑然不觉爷爷的语气与寻常有异,回答道:“只是在南华姐姐家尝过一次,正巧有一位过路的姐姐在她家里留宿,借了厨房煮了羹,我去找南华姐姐玩看到了,那位姐姐就分我一碗尝了尝。那位姐姐还说,原本只是银耳莲子共煮,银耳益气润肺,莲子养心安神,如果是为长辈所煮,还可以加一些枸杞,性平味甘,补虚明目,对身体特别好。”

虞老太爷听到这里怔住了,她曾经也眼睛亮亮地说过:“银耳莲子共煮,银耳益气润肺,莲子养心安神。不过呢,我就不给你加枸杞了。”

“为什么?”

“枸杞呀,性平味甘,补虚明目,万一阿准眼神太好,喜欢上别的女孩子了,怎么办?”她笑嘻嘻地回答道。

年轻的虞准握着女子的手,十指紧扣,诚恳回应:“那,就等我老眼昏花看不清楚的时候再加枸杞吧,这辈子看清楚你一个人,也就够了。”

虞老太爷又舀起一勺羹尝了尝。如果她还在,也许做出的味道就像这碗羹一样。现在依旧耳聪目明的虞家老宗主,需要看清楚太多事情,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机会与她黄泉照看。

“昭昭,教你做羹的那位姑娘还住在南华丫头家里么?”虞老太爷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半晌只问出了这一句。

“那位姐姐是昨日出城的,身上带着本医书,里面记了好多稀奇古怪的药材,说是在这里没有找到自己需要的那味药,必须去其他地方再试试看。”昭昭说的起兴,从怀里抽出一本小书递给虞老太爷,“那位姐姐看我记药性记得快,把另外一本书留给我,说是等我背下来的时候就能再见到她了,可是,可是我连字都还认不全……”昭昭不好意思地挠着头,越说越小声。

虞老太爷接过书随手翻了翻,确实与常见的医药书籍不甚相同,书中记载着一些平日里用不到的药物,倒不是说如千年人参百年灵芝一般名贵,只是确实不常见,也不常用。药性下面也是多有涂改,似乎否定了不少此书原有的结论,添加了自己的意见。书上的字虽然潦草却不凌乱,似乎写于匆忙之中。书的最后一页边角处,有一个娟秀的落款,旁边是朱红色的印章——玉竹。落款上方似乎还有几个字,许是字迹留存的时间太久,已经看不出是什么字,只留下浅淡的痕迹,虞老太爷便也没有留意。他心中正巧想到一事,于是偏过头来问昭昭:“昭昭,你喜欢看医书么?”

昭昭拿起书翻了翻,边看边说:“嗯,记了药性就可以配药,配药就可以治病救人,对吧爷爷。”

“那如果爷爷之后送你去另一位爷爷那里,让你专心学医,但是这样可能会很久都见不到爷爷、爹爹和娘亲,昭昭愿意么?”虞老太爷试探着问。

昭昭闻言跳下虞老太爷的膝盖,像个小大人一样背着手在厅堂里踱了几步,眼看着心里下不了决定,索性蹲下来捧着脸,凝神想了又想。最后站起来揉揉腿,跑向虞老太爷,说:“昭昭愿意。”不过又加了一句,“那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们呀?”

虞老太爷犹豫了一下,并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时间,便把那位姑娘的话改了一改:“等昭昭把这书上的草药每种都采了一次,就能看到我们了。”

昭昭伸出小手指,和虞老太爷拉钩盖章后便抱着书和爷爷挥了挥手,跑去书房和虞道秦与顾念通知这个“好消息”。

老管家虞护这时候迈步进入厅堂内,侍立虞老太爷身侧,回道:“已经告知二位公子戌时前往书房之事。晚膳已经备好,老太爷可以用膳了。”

虞老太爷从座椅上站起,没走几步,回头对虞护说道:“把桌上的瓷碗也带去,这是我今天的甜点。”

什么甜点能让一向不为美食所动的虞老太爷特意叮嘱?神色未变却满怀诧异的老管家闻言稳稳端起餐盘,看着碗中的银耳莲子羹,欣慰而无奈地摇了摇头,还是跟上了虞老太爷的步伐。老夫人,这么多年了,老太爷还记着您呢,您在天之灵请一定一定要保佑老太爷身体康健、福泽延绵啊。

此时,即将走出厅堂的虞老太爷突然踉跄了一下。

(未完待续···)


(觉得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赞呗~~~~mua~)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