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成果,逼迫自己思考、选择与提炼
听书中,接触了微习惯,微精通。
我自己发明了微成果。其实意思跟微精通差不多。但我想表达的观点是善于从每一件事中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哪怕只有一小点,也是很有用的。
比如,写反思,除了随机记录,还可以先整体构思,提炼核心,围绕核心意思进行表达。因为观点或想法明确,因为有理有据,就比随机记录显得有价值。
从短期来说,自己觉得有价值,就是正向反馈,有利于提纲自己的信心,增强做事的动力。从长期来看,挖掘价值点,需要思考,选择,提炼,这是非常需要的能力。
以上课为例。今天在教研会上关于《以写促读,综合发展》的内容,是我上课的常态,是我平时的做法,是我一直的理念。哪怕是没有备课走进教室,上课的效果,都可能大大超过一些人费尽心力去准备的效果。
这样的信手拈来,来自于长时间的思考和沉淀,来自于长时间的逃离舒适圈,迎着挑战而上的心态与做法。来自于每一次的微成果的提炼与总结。(今天的分享附于后面)
微成果,还能体现在哪里?上课的反思,读书的输出,人际交往的得失记录,生活的安排与取舍等等。
举一个人际交往的例子。
今天有两次不恰当或者说不周到。第一次是半日教研按理说应该去邀请副校长参加。可是,因为去的晚了,准备好一切已经上课。想着昨天已经跟校长说过,就这样开始上课了。其实当时我可以留言的嘛。结果三点的时候,校长留言:作业分享开始了吗?
可见我做这事多不周到。以后该怎么避免?把邀请当成必做的事,方法就很多。之所以不周到,是思想不够清楚。
第二件事,校级教研,我需要对老师的教学设计先把关的。但之前,只做到看教学设计和课件进行沟通的程度。没有先听课。今天老师说:我明天试上,你……我说:不要叫我听。一个老师问:你不是最爱听课吗?我答:我最怕听课。
为什么不恰当?不符合身份!回答是脱口而出的,其实背后有很多东西可以仔细分析。但是,我之前没有梳理好,没有想到应对的方法,自然而然选择了直率对老朋友说话的口吻。
【我的作业设计成果】1.总说:从开学到现在(11月16日),共有待编作文集的文章字数是27400个,不包括昨天晚上刚让大家誊抄的十几篇跟漫画老师主题有关的作文。2.例子:(1)《书》《观鱼》(仿写《白鹭》;(2)改写《珍珠鸟》(1)书作者:叶泽扬书是汲取知识的源泉。无论是写作的方去,还是对眼界的开阔,都恰到好处。旅行虽能开阔眼界却嫌麻烦,即是上网课或对着电脑翻阅知识视频也觉得麻烦些,且太不经常了。然而读书这件事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好。那安静的环境,那一页页的知识,那有趣的故事,那值得学习的写作方法。深奥之一分则嫌难,简易之一分则嫌直白,多之一忽则繁琐,少之一忽则急于画上句号。在书房里,时有几本书令我觉得值得学习而再次翻阅,桌上的玻璃垫子让我觉得这书这桌就是一幅唯美的画。翻阅图书之际,偶尔发现书上的伏笔与修辞手法融洽之妙,看来像是绝妙的句子,而后面内容却更为精巧有趣。在周末的清晨时常看几本书,更是一种休闲,那有趣的故事,又加上了闲逸的心情。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书要细细翻阅,可书不是本就要细细翻阅的吗?不,细细翻阅未免太肤浅了。读书还要想象,还要有一颗向往学习与努力的心。(2)观鱼 作者:康旭欣鱼儿,是一只精巧美妙的乐曲。在观鱼时,那闪着波光的身段就先映入了我的眼帘。凑近上看,鳞片反射了灯光穿过水面时折射的光,发出七彩的微光。如果从远处望去,还隐约有点儿神秘感。其实,只要有仔细地观赏过鱼,就知道,鱼的鳞片是很整齐的。一片叠着一片,给人一种精巧的感觉! 鱼儿的尾巴是柔和的。在水中轻快灵活地来回摆动,那种感觉很舒服。可以说,鱼儿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会给人一种笨拙的感觉。另外我发现,鱼尾巴在摆动时,有点儿像舞会上小仙女的裙子,而且,色素的配合和身段的大小也都很适宜。 人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每每看见鱼儿那双灵活有神的眼睛,我就精神饱满。虽然不像人的眼睛那样炯炯有神,但也充满了活力与动力! 鱼虽然不是人,但也和人一样喜欢嬉戏打闹。它们常常在一起玩耍,时而围成圈转;时而你追我赶的;时而拍击对方的尾巴;时而……个个都像顽皮的孩子,上蹿下跳。 尽管鱼儿平时都贪玩,但到了该负责时,他们就一定会负责到底。看!清道夫就是个很不错的例子呢!他每天都吸附在缸壁上,清除垃圾。就好比生活中的环卫工人,每天都在默默无闻的为城市的环境而无私奉献,任劳任怨。 鱼儿实在是一支乐曲,一支精巧美妙的乐曲!(3)改写《珍珠鸟》作者:肖毅鹏我是一只珍珠鸟,我本来正在笼中睡着觉,我醒来的时候是在一个笼子摇动的时候被惊醒了,我用翅膀揉了揉眼睛,往笼子外一看,发现一个陌生的人正在与主人不知讲些什么,讲完后,那个陌生人用手一提,把我从店里带走了,没想到那个陌生人居然成为了我的新任主人。我到他的家里,他把我挂到屋里去,并在我的家的四周加上了一些垂蔓,让我感觉到了一些在幽静的森林里的感觉,还给我放了一些食物,尽管如此,我还是对他保持着敌意。一连过去了好久,他除了每天来给我送点食物和水,也没怎么样,但是别的鸟儿总说不能相信人类,因为可能是虚有其表。我把这句话深深地牢记在脑子里,我又观察了好几天,发现他似乎没有要伤害我的意思,于是,我渐渐地敢到笼子周围活动了,但是我只敢在笼子四周活动,并不敢去别处走动,但是,时间一久,渐渐的感觉到很闷、又很难受了,因为一直在同一个地方,就算是风水宝地也会闷起来的,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到笼子外远的地方飞,前面几次尝试,太过于紧张,险些掉了下去,好不容易敢在屋里飞了,可每次见到主人,都会逃回笼子里,可主人每次看到后,只会笑一笑,然后走开了,每次等主人走后,我才敢出来,看一下四周有没有人,如果没有了,我才敢出来飞。过了好久,我忍不住到我平常认为的“禁地”——主人每天都去的书房。主人看过来时,我还浑然不知呢,我在看主人书上写着的伟人的名字,主人不想惊到我,于是,主人便跟着我一起看,我看完后,一抬头,发现主人盯着我看,这把我弄得有点儿害羞了,我又和主人对视了一会儿,我便想试一试到主人身上去,主人会不会生气呢?于是,我发现主人是伏在桌子上写的,我便煽动翅膀,飞到主人的肩膀上去了,我站立了一会,发现主人依旧写自己的,不但不骂我,而且也不赶我,我感觉我仿佛站立在一个温暖又舒适的地方,我在这个地方安静又自然的睡着了,我做了一个美梦,我在梦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我的作业设计目标】以写促读,综合发展【我的作业设计特点】依据文本特点,把握读写迁移的三两个关键点,讲透了,让学生仿说或仿写。【我的理论依据】(1)叶圣陶先生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让学生出口成章,提笔成文,是语文的最高目标。(2)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程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做法举例】读写一体化,精简课堂实践版1忙得顾不上细想一下,《落花生》要怎么上,就走进了课堂。先跟大家两个故事:关于公司员工工作时间长没升职,工作时间短却升职的故事。为了引出昨天阅读课上,一些同学没带课外书却不懂想办法解决,只是干坐着的情况。为了让大家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主动设想,主动解决出现的问题。2接着开始上课。先从单元主题聊起:寓情于物。《落花生》这篇课文写的物是落花生,寓着作者的什么情?喜爱。作息借落花生想要表达什么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再读一遍。试着说而不是读,能不能说得更快些。看着我能说出来吗?现在看书,如果要写下来,要注意什么?学生写。(提醒写字一笔一划,开头空两格,空两格要隐形,不要出现两个方框或圆圈)写好后打开书,自己校对。全对的举手。表扬!没有全对的也表扬,说明你的细心。这个道理指向的是做人,从落花生的哪个特点得到的启发?拿出笔,画下来!画线很直,细心!借用尺子,好!请一个学生读。大家一起读,读得更快些,轻轻松松说出来,说得再快一点,能不能连读几遍,背下来?如果你能默写,你认为哪些字或标点要特别注意,它可能变成坑让你跳下去?默写。校对,更正,反馈。其实,为了更好地表现花生这一特点,作者特意用了一种方法,读读这段话,看能不能发现?对比。拿出笔,记录下来。接着说,把什么和什么做对比?写下来!接下来这两个字要用红笔写“突出”了什么?学生答。多次重复,学生记录,并尝试背诵。(下课要互相检查,保证笔记记完整了,如果没完整,记得补好)课文为了突出落花生的精神,对材料的安排也做了巧妙的安排。接下来我们合作,我说,你们判断详略。种花生(略)煮花生(略)吃花生(略)谈花生(详)在谈花生时,是马上谈到花生的品质吗?不是先赞了花生的什么?拿出笔,画下来。先说可以榨油,还有味道好,还有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这些都是对花生外在的赞美。作者妙就妙在对花生的赞美是有铺垫,有顺序的,因此生动,因此深刻。现在,请以“我是落花生为开头”,介绍赞美一下落花生,记住结合课本中描写落花生的句子,用上作者巧妙的表现手法。【附一个写得快的,还没经过修改的学生练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