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与摄影社会热点贵州省

荔波,有个女孩的故事

2017-09-29  本文已影响42人  珊珊三丫头

赴贵州荔波义务为贫困学生拍摄走访时,第一个拍摄走访的高二学生。虽然她颜值颇为年轻,但心智很成熟,心志很强势。是我拍摄采访中,无论是谈到父母亲、还是谈到艰苦的生活环境,她是唯一个没流泪的女孩。不是她情感不丰富,而是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少年不识愁滋味"。

小菊,女,17岁,水族,住贵州荔波县,高二年级学生,未满一岁,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和哥哥身体状况不好,家里无稳定收入,经济困难,其生活费、学费均靠政府和社会赞助,(我们拍摄走访的15个贫困生,均是镇政府提供的名单)

小菊明明知道,那份爱已经无法找回,可她就是不信,每天依旧会象儿时一样,站在窗口企盼妈妈的回家。她说她还小,还需要妈妈的疼爱,没有妈妈的日子,她说她好思念好难受。妈妈是啥模样,她都不知道,可她心中依然凝固着对母亲的血缘之情。

20多年的木板房,已是"四面楚歌","惨不忍睹",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昏暗的睡房里,她将薄膜放在蚊帐上接水。冬天,无情的寒风,四无惮忌地,从木板宽大的空隙里,冲进来,折腾着她,可她用稚嫩而坚强的心志和微笑,日复一日,年年如此地,战胜了岁月无情的风风雨雨。

小小的卧室,上漏着雨,进着风,少年的美梦全在风雨中浸泡、破灭。然而,也正是这些风雨,砥砺了她坚毅顽强的躯体和心志,为她稚嫩的心灵披上了坚硬黄金甲。望着她们简陋的家室,望着被烟火熏黑,而无法洗干净的被子、蚊帐等,你再坚强,你的心也会为之颤抖和酸楚。

拉滩组离荔波县54公里,离镇里4.5公里。寒假,小菊穿着社会捐送的衣服,从荔波中学回到了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或力所不及的事。因为在困境中生活的孩子,做事是不按年龄大小的,伤不起也得做。

洗衣、煮饭、砍柴,成了小菊必修课,正是这些必修课,让小菊排遣了苦闷、寂寞,学会了在生活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成长。

在城市,无论哪个旮旯,只要有家,是少不了一部电视机的,但,在小菊家,不仅没有电视机,一件像样的家什都没有。尽管如此,我们拍摄走访时,在她脸上,没有看到一丝伤感,一丝忧愁,只有淡然、只有微笑。

鲜红的对联,尽管失去了一半,留下的一半,也显示了她们一家,依旧还在新年中祈福纳新。期望来年日子有所好转,事事吉祥。

家里最常用的,或许最值钱的就是这些锅勺瓢盆了。虽然家境清寒,但摆设倒还整齐,可见主人对生活还是有条不紊,信心满满的。

家门口的景致虽然还是破旧的老屋,可乡里乡亲的情感却很厚实。

小菊的父亲,常常站在窗口,望望远方,放松一下沉重心情。

老屋里的光线黯淡,可小菊心里的光亮非常通透。因为,她知道知识可以改变贫穷、可以改变命运、也可以改变家乡。

于是乎,读书成了小菊最大的嗜好,成了她战胜艰难困苦的法宝,也成了她精神上的美味佳肴。在学校她刻苦学习,放假回家也不忘记读书、做作业。成绩目前发展趋势还不错。

几个小南瓜,在城里不算什么,可在小菊家,或许就是一道美食了。

"一贫如洗"的"大厅",空空如也,从"大厅"左边连门板都没有的空门进去,就是他们简陋的连在一起的客厅、卧室、厨房。

拿着我们当场给她拍摄打印出的照片时,小菊脸上倏地泛起了微笑。

我们拍摄走访离寨时,懂事的小菊和父亲及堂妹,和我们招手分别。虽然已到了吃中饭的时间,她和父亲要我和华龙吃了中饭再走,可我们望着她们的家境,实在是良心不忍。于是我们谢绝了他们的热情。

虽然我们志愿者不能改变她什么,但,也让她知道了,社会没有忘记她们,政府部门在关心她们。

虽然,我们挥手离别,但小菊拨打我的一次电话,让我至今难忘和感动。有一天,突然有一个来自贵州的电话,一接,是小菊的电话。我赶紧按掉重新拨了过去,问她有什么事,她告诉我说,我的镜头盖落在她家。镜头盖,我估计她不知道多少钱一个,只知道对我可能很重要,于是不顾长途电话需要多少费用,打电话告之我。多么懂事体贴他人的孩子啊。山里的孩子虽然贫穷,可他们的心地却是万般的纯朴善良。

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在关心自己,那他一定走不了多远,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在关心他人,那他一定走的太累,只有懂得关心自己,又懂得关心他人的人,才会走的更远而又不觉得累。从贵州走访拍摄贫困生,回来有三个多月了,今天六一,倏地又想起山里哪些贫困淳朴而坚强的孩子,和含辛茹苦抚养他们成长的长辈们。是他们的坚强、他们的亲情、他们的淡然、他们的微笑,教育了我们,感动了我们。

不管我们的相机多么昂贵,不管我们的镜头多少钱,一定要学会放下身段,把镜头多对准哪些需要我们关心和关爱的人。

(感谢陈老师提供资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