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读书笔记

潘霍華基督論的名句(二)

2018-02-26  本文已影响92人  卓仁爱

潘霍華對於當今教會的影響是巨大的,很多正統的神學家受其影響,不僅僅是他作為一個殉道者被人紀念而已,而是他的思想中有很多值得後人去挖掘和利用的地方。有人說他反對基督的,這個論斷有點太過武斷,基督也說,看一棵樹是否是好樹,要看其果子,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本篇文章並不是為了潘霍華辯護,清者自清,下面只是將潘霍華有關基督論的經典句子摘錄如下,讓各位判官自行評判,好的請您笑納吸收,不好的請你棄置如糟粕。

申明本書所有的言論不是本人發明,所有的著作權屬於李文耀老師,如果有錯字別字,小子願意接受批評和指正。本篇也是本人對潘霍華言論摘錄的最後一篇。由於時間的關係,筆者只是記錄,乜用時間編輯,請見諒,要看詳細內容,請自行購買書籍。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


名句摘錄如下:

基督中心論

《創造與墮落》是以基督論的角度來註解創世記1-3章。基督是新的開始,是舊事物的終結。[if !supportFootnotes][1][endif]

基督是聖經的中心。[if !supportFootnotes][2][endif]

人在基督裡才能夠瞭解起初。[if !supportFootnotes][3][endif]

基督的死裡復活使萬物在祂裡面得到更新,這是上帝新的創造。[if !supportFootnotes][4][endif]

自由是一個關係詞彙,自由必須為他人而行使。[if !supportFootnotes][5][endif]

整個福音都在宣告:上帝的自由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他人,[if !supportFootnotes][6][endif]基督的所有行動都是為了完成這個福音的目的。

人在基督裡方能脫離舊人,成就新人。[if !supportFootnotes][7][endif]

上帝的位格性,人的受造性,教會是具有基督的位格性,這些在潘霍華的《聖徒相通》中早已經提及。

教會什麼時候要討論分裂的問題,就是當國家的教會不在遵守上帝的旨意的時候。[if !supportFootnotes][8][endif]

神學生究竟要作什麼?就是被基督呼召出來作服侍基督的教會。[if !supportFootnotes][9][endif]

潘霍華有一個統一的思想支持——絕對地服從上帝,遵守神的旨意就是通向善。[if !supportFootnotes][10][endif]

耶穌禁止一切行善的認定自己是善的,行善的無法保證自己的行為是善的。[if !supportFootnotes][11][endif]

耶穌基督是最終的審判者,一切的行善都仰賴上的的恩典。[if !supportFootnotes][12][endif]

上帝的啓示已經在耶穌基督里完成。[if !supportFootnotes][13][endif]

上帝的旨意就是去愛。[if !supportFootnotes][14][endif]

通過基督,上帝不僅讓人認識他,也讓人分享自己所有的美善。[if !supportFootnotes][15][endif]

簡單和智慧都集中在耶穌基督身上。[if !supportFootnotes][16][endif]

基督是上帝成為人,他讓人看見上帝愛實際的人,不是愛理念的人。[if !supportFootnotes][17][endif]

基督讓人看見被上帝審判的人,[if !supportFootnotes][18][endif]基督讓人看見復活的人。[if !supportFootnotes][19][endif]

總結基督是真實的人,被上帝審判的人和得到更新的人,[if !supportFootnotes][20][endif]只有在基督裡認罪才是有效果的。

教會之所以是教會,他是人向上帝認罪最有效的地方。[if !supportFootnotes][21][endif]

基督是終極和次終極的聯絡。[if !supportFootnotes][22][endif]

真正的實在就是上帝在基督裡的啟示自己的實在。[if !supportFootnotes][23][endif]

通過耶穌,人才懂得去愛,愛人與愛神。[if !supportFootnotes][24][endif]

生命就是人對神在基督裡啟示的回應。[if !supportFootnotes][25][endif]

教會論是潘霍華一直關注的所在,而基督論是與其並駕齊驅的。[if !supportFootnotes][26][endif]

基督論是貫穿潘霍華一生的思想,這個可以體現在他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的思想中。[if !supportFootnotes][27][endif]

基督賜給人的禮物不是基督宗教,而是他在十字架上顯出上帝的恩典和愛。[if !supportFootnotes][28][endif]

今天的教會是把耶穌當作教會的一部分,而不是把基督當做教會的全部,而在潘霍華的思想裡,基督卻是教會的全部。[if !supportFootnotes][29][endif]

他嚴厲地指出一切不以基督為中心的教會行動都是偶像崇拜。[if !supportFootnotes][30][endif]

基督的道成肉身就是為了鄰舍。[if !supportFootnotes][31][endif]

不是因為上帝離開人才有戰爭,而是因為有戰爭上帝才賜下拯救者進入世界。[if !supportFootnotes][32][endif]

戰爭的正義與否,關鍵是在乎是否聽耶穌基督的吩咐和規管。[if !supportFootnotes][33][endif]

戰爭與和平必須在基督的吩咐下才能檢視。[if !supportFootnotes][34][endif]

對聖經的概念進行“非宗教教的詮釋”就是站在耶穌基督的事件上察看信仰的各個方面對這個世界的意義。[if !supportFootnotes][35][endif]

周學信說,若不明白潘霍華神學是以基督論為中心,對於潘霍華晚年的神學創建必定誤解。[if !supportFootnotes][36][endif]

上帝創造自然和維護自然有他自己的本意,一切都是為了基督的道成肉身和他的榮耀再來。[if !supportFootnotes][37][endif]

固定旋律就是指著上帝的愛而言的,也有人認為固定的旋律是指基督是誰,更有學者指出固定旋律就是在神的旨意中人和基督建立美好的關係。[if !supportFootnotes][38][endif]

耶穌基督乃是用軟弱和無能來幫助我們,只有受苦的上帝才能幫助人,上帝的權能見證在他的軟弱上。[if !supportFootnotes][39][endif]

更弔詭的是,上帝的在人的拒絕中成為人的中心,[if !supportFootnotes][40][endif]在人的背叛中成為人的救主。

潘霍華的神學思想都是圍繞“基督的教會而展開的。[if !supportFootnotes][41][endif]

教會和倫理的關係:教會是一個倫理的存有,倫理是一個教會性的行動,[if !supportFootnotes][42][endif]這就需要有個位格性的存在的存有,這個存有就是耶穌基督。

成聖就是教會政治,成聖只有在教會的群體中才能實行。[if !supportFootnotes][43][endif]

讓神成為神,

讓基督成為基督

讓教會成為教會

讓人成為人

神學的目的就是讓人認識基督

教會只有在認信基督耶穌的條件下閱讀聖經。[if !supportFootnotes][44][endif]

[if !supportFootnotes]

[endif]

[if !supportFootnotes][1][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192。

[if !supportFootnotes][2][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193。

[if !supportFootnotes][3][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195 。

[if !supportFootnotes][4][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195。

[if !supportFootnotes][5][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199。

[if !supportFootnotes][6][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199 。

[if !supportFootnotes][7][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212。

[if !supportFootnotes][8][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246。

[if !supportFootnotes][9][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250。

[if !supportFootnotes][10][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286。

[if !supportFootnotes][11][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283。

[if !supportFootnotes][12][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284。

[if !supportFootnotes][13][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285。

[if !supportFootnotes][14][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285。

[if !supportFootnotes][15][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288。

[if !supportFootnotes][16][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293。

[if !supportFootnotes][17][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293。

[if !supportFootnotes][18][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294。

[if !supportFootnotes][19][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295。

[if !supportFootnotes][20][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297。

[if !supportFootnotes][21][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298。

[if !supportFootnotes][22][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300。

[if !supportFootnotes][23][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305。

[if !supportFootnotes][24][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307。

[if !supportFootnotes][25][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313。

[if !supportFootnotes][26][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316。

[if !supportFootnotes][27][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362。

[if !supportFootnotes][28][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370。

[if !supportFootnotes][29][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368。

[if !supportFootnotes][30][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369。

[if !supportFootnotes][31][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333。

[if !supportFootnotes][32][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336。

[if !supportFootnotes][33][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339。

[if !supportFootnotes][34][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347。

[if !supportFootnotes][35][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381。

[if !supportFootnotes][36][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381。

[if !supportFootnotes][37][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383。

[if !supportFootnotes][38][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387。

[if !supportFootnotes][39][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391。

[if !supportFootnotes][40][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391。

[if !supportFootnotes][41][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406。

[if !supportFootnotes][42][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420。

[if !supportFootnotes][43][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424。

[if !supportFootnotes][44][endif] 李文耀:《為他者的存有潘霍華德教會倫理觀》,頁434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