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称:有史以来看过的最好看的电视剧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俗女养成记》被称为台版的《请回答1988》
讲述陈嘉玲小时候,和家里每个人发生的小故事。妈妈也打也骂,但爱意也是满满的。爸爸不舍得打骂,就算陈嘉玲不在当前,也舍不得妈妈说她的不是。
当然妈妈不是完美妈妈,嘉玲不做作业时,没有耐心,抓起鸡毛掸子就要打。嘉玲妈妈的教育虽略显粗暴,是生活中常见的烟火气。

有一次,奶奶给嘉玲的表姐奖励50元时,表姐又是拥抱奶奶又是说我爱你。
轮到陈嘉玲,嘉玲妈妈则躲在后面偷偷地教嘉玲抱奶奶,怎么得到长辈的疼爱。想必嘉玲妈妈以前不知道教陈嘉玲这么做,看了表姐这么做,现学现教,才这么教。
我们何尝不是,一边学着变成更好的自己,一边学着妈妈。

所有的妈妈一样,嘉玲妈妈想让陈嘉玲读好学好,因为她只读了小学。
嘉玲妈妈也不是什么都不会,学开车,学游泳,学跳舞。最重要的是,她是一个为孩子着想的妈妈。
看了俗女养成记,你会发现这部片子有很大的包容性。
陈嘉玲的弟弟是同性恋。因为陈嘉玲有出去工作,比较有见识。当她发现弟弟和男生佑仔在一起,也只是投以八卦的态度。
妈妈则早就知道了,刚开始很恐慌,后来找了资料,找了心理医生得知这不是病,呆妈也特地查了资料,原来在1973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就已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中去除。同性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性取向,和异性恋一样,只是在性吸引对象的性别上有所不同。就像有的人喜欢红色,有的人喜欢蓝色,性取向也是人的一种个人特质。
正如伏尔泰曾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在家庭关系里,这种包容与理解同样珍贵,尊重每个家庭成员的独特性,才能构建真正和协的家庭环境。
现在很多家庭不和睦的原因之一,就是,夫妻有一方想要改变另一方。
嘉玲妈妈接受了这一事实,在弟弟和佑仔的日常,和家人的日常里,在不伤害别人的基础上,人和人之间有爱就行。
同性恋很辛苦,并没有太多人理解。能取得家人的理解是他们这辈子的幸运。
遇到了爱,就努力去爱吧。不管爱以什么形式出现,只要出现,把握住。不要隐忍,不必躲藏,有爱的人生不羞愧。
只有理解爱的多元性,才能真正拥抱生活中的各种爱。
呆妈在等孩子上课外课的地方,在大庭广众下,看着这个片段,又哭又笑。
陈嘉玲“发神经”,和蔡永森闹掰后,打算把房子卖了,自己抚养孩子长大。交房前最后15分钟,陈嘉玲后悔了,跑回房子……和蔡永森和好。
在生活的浪潮中,我们常常会被情绪左右做出错误决定,但只要及时醒悟,爱与和解总会在原地等待。
影片看完,我又找了书,和电视剧的大相径庭。
书中作者江鹅更多地回忆自己的孩童时代,描述自己一点点的成长变化,与阿嫲的趣味日常,中药房里跟屁虫的生活,学钢琴,午后一个人的科学实验,爱的教育,女性意识的初启蒙,还有孩童内心小剧场等等。
书中有更多发人深省的小故事。推荐大家看完电视剧,也看看书。
虽然作者戏称自己是俗女,看完才知道。在作者的成长过程里,每个人都有大智慧。
比如书中描述,嘉玲去小奇家,“我怎么看都觉得小奇家似乎并不比我家富裕,但她从来不像我,会羡慕班长常常有新的发圈,关心哪个同学新买了自动铅笔盒……”“小奇吸引我的原因,是她不觉得自己穷。不觉得穷,才能有生活的余裕。”
到底多少钱算有钱?多少钱算穷?其实现在不管家里多少钱,但和别人一比,就觉得自己穷。一种不配得感油然而生。
“觉得穷的人,因为知道自己有缺,对于身边的一切,往往不太计较差那么一点,只想要什么都能便宜一些,最终让自己也便宜起来。”
原来,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低配你的生活,高配你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