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只可忆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80737/8bc40e1f69c66019.png)
近日听电视剧知否的片尾曲,看了一遍歌词,甚是喜欢歌曲高潮部分的歌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还别有韵味。才疏学浅的我起初以为都是李清照的词,结果一查只有歌曲高潮最好听的那部分是,那也正是我喜欢的。于是小女子突发感想:为何转来转去还是以前的古诗词好?为着这个小女子还真想了很久......
简书上很多人都在写古诗,平平仄仄,用词优雅,押韵完美,作者本人也很是自傲。起初我也觉得甚是厉害,但是看了两天就觉得无趣了。为此小女子惶恐:难道我现在彻底被家务拉入深渊了?之后在家务和叹息中,这个问题被搁置了。如今因为这首如梦令,所有的问题都回来了。原来并不是小女子完全变成黄脸婆了,否则我怎会有兴致特意去看轩辕轼轲的分行体到底是怎么回事?!归根结底还是现下追捧效仿的作品不耐人看。就像知否这首如梦令,我虽不能深解其意,却总会不自觉地读出来,感觉意犹未尽。又如同好的文章,即便你不能逐字逐句地背出来,却可以在必要时借用几句甚至是只要借用观点就能让人觉得能说出这番言辞的人颇有内涵。于是这就让人感觉不服:难道后来者就不能超越前人了?那岂不是时代的倒退?这个疑问乍一听是那么回事,可是仔细一想根本就是跑偏了。所谓“时势造英雄”,古人生存的环境与现代人大有不同,用旧时的产物来比较现下的仿制品,哪有什么可比性?!
古人生存不易,受生活环境的限制,练就了“一叶知秋”的本事,虽少识却多智。而现代人生活在科技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几乎每天都有新事物产生,哪有那么多的闲情逸致像古人那样举杯邀明月,感怀对影成三人?对象黄了再处,哪用得着伤春悲秋;工作受挫了再换,哪有闲钱游历散心;生活节奏除了快就是快,哪有时间心思思考?!多识而少智的现代人又怎写得出情真意切有血有肉的古体诗?!时代不同了,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产物,就像中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一去不回,中国的古体诗也过了它的时代。我们能做的只有怀念而已。
都说怀念过去是人变老的现象,曾经小女子还以此为标准给自己测试过,但是现在想来还真是可笑。这些年我跟老公多对过去怀念:听老歌,看老电影,回忆小时候.....没想到收获不少。古人云:每日三省吾身。可是我们都像只小狗似的只盯着眼前不远处的骨头一路狂奔,从不回头。等抬起头来,只剩一脸困惑和迷茫。人,虽然做不到三省吾身,但是一定要回忆过去。回忆过去,不是让自己觉得自己的辈分很高,可以跟没有生活经历的小孩吹牛逼。也不是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了,只能提提“当年勇”了。回忆过去是为了以此为鉴努力去走好未来的路,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如今的世界也不是一下子就变成这样的。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艺术文化,归根究底你都能在过去的事物中找到源头。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历史文化,无论经历怎样的残酷的硝烟战火,世代相传的东西还是会延续。就像如今被修缮的孔庙,仍然是中国人对中国文化信仰的象征,依旧香火鼎盛,慕名者络绎不绝。只不过,过去的就保持当年的瑰丽宏伟就好,没必要强加现代的东西狗尾续貂。像古诗词,像离开我们的金庸先生和武侠小说们,就让它们留在当年,绽放那个时代的光彩。而作为现代人的我们,除了纪念之由仿写一二,更应该开创新事物,待到百年后,让我们的后人也来感叹我们这个时代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