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国学与传统文化

拜祖大典告诉我们,文化自信,从脚下的这片土地开始!

2018-04-19  本文已影响8人  锋远

拜祖大典告诉我们,文化自信,从脚下的这片土地开始!

今天是4月18日,农历三月初三,是全球华人在新郑黄帝故里举行拜祖大典的日子。提起拜祖大典,在我的印象中它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第一届拜祖大典举办的规格很高,人大副委员长都请来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还做了现场直播,现在还清楚的记得首届拜祖大典的情形。那时还是学生的我刚好没什么事,就搬个小板凳坐在电视前看的有滋有味。

十几年过去了,拜祖大典已经形成了惯例,每年举行一次。每次观看,都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很高的文化认同的感。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生活节奏的变快,人们对这个仪式的关注虽然没有之前高了,但那种高度的文化认同始终没有变。

关注度不高,也不是什么坏事。随着网络的发达,人们了解信息的途径从之前的广播、电视以及报纸等传统媒介,转移到了利用网络了解实时动态。微博、微信、朋友圈都实时传播着刚刚发生拜祖大典现场的事情。

由于时代的进步,比如对拜祖大典这样的大事件来说,信息的分发由权威媒体为主时代,变成了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分发信息的大众媒体时代。信息传递从之前的点到面的分发网络,变成了由点到面和点到点更加复杂的信息分发系统。

由于点对点信息分发具有更多的复杂性,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也逐渐形成了圈层。随着互联网高度的发展,这个圈层会越来越固化,主流媒体的影响力随之慢慢变弱。

人们越来越倾向做自己喜欢以及和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由于互联网的存在,人们会倾向于在网络上探寻自己的喜好,并逐渐形成社群文化。

拜祖大典是民族文化,在这种仪式中让国人很容易找到文化认同感。而社群文化的文化认同只会存在社群之中,非社群成员将会排出在外,社群文化会具有很强的排他性。比如在发达国家存在的高端俱乐部,以及前段网上传的很火的大佬们的饭局都是典型的例子。

由于空间的限制,人们现实的社交主要在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车程范围内。在交通条件和没有互联网的时候,自行车是主要代步工具,人的活动范围也就在几公里之内。由于高铁的出现,人们的社交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扩充,人们的活动范围也得以很大的延伸。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人们的触角伸到世界各地。

由于交通和信息传递等基础设施“高速公路”搭建的完善,人们对信息和知识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信息的获取手段越来越多,传播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于新传播技术和手段的完善,之前积累的文明成果,会用新的形式和手段重新在造一遍。

前几天上党课的时候,听了一堂生动而又精彩的,郑州地标文化的讲座。有句话讲的非常精彩:“文化自信,从脚下的这片土地开始!”课堂上来自各行各业的党员听得都很认真,有的还很做了非常漂亮的课堂笔记。通过讲脚下的这片土地的历史,瞬间获得了广泛的共鸣,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视,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必将乘着时代的东风扬帆远航。而我们的脚下正式中华文化的起源之地,建立文化自信,就需要从了解脚下的这片土地开始。

新时代面临着新的机遇,对于知识生产者来说,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知识不仅面临着再造,还面临着知识的变现,对知识生产者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