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亲子教养分享亲子教育

如何避免孩子被宠坏?撕开萌萌哒的宠溺之路

2016-09-08  本文已影响22人  亲子蹦跶

宝宝聪明又懂事,这是粑粑麻麻做梦都希望的,可惜和婆媳关系一样,这是个世界性难题。全世界的教育研究者都发现把宝宝教育成聪明的孩子比教育成没被宠坏的孩子要容易的多。

孩子就像个小精灵,“利用”自己的萌萌哒让我们在不经意间把孩子宠坏。爱哭闹、执拗、我行我素等等不好的性情,往往都是粑粑麻麻或者爷爷奶奶“奖励”出来的。

遗憾的是,这个一路宠溺的过程我们要不当局者迷,要不就重视不够,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当那些坏脾气的破坏力越来越大、改变越来越难时,我们才追悔莫及。

这种情况其实是可以避免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去为孩子树立规则意识,爸爸妈妈得了解孩子各个发展结阶段之间的一些差别,以把握爱与怕、管教与关爱、约束与自由之间的尺度。

错过了教育的关键期,宝宝越大就越难纠正。比如吃饭,错过了辅食添加时养成良好就餐习惯的时机,以后培养好习惯就很难,总是哄着喂、追着喂,越陷越深。

在前6个月,对宝宝的任何溺爱都是不为过的,啼哭的宝宝必须迅速得到满足,一方面让宝宝满足生理需要,另一方面会让她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以建立依恋关系。

但是6个月后,事情会悄悄发生改变。在这个过程中,粑粑麻麻得和小精灵做几个回合的博弈,一个回合败下阵来,后面就会更难。

第一回合 魔性的伏笔(6-12个月)

宝宝慢慢的学会扶坐,但是还不那么熟练,可是“换个角度看世界”这种欲望简直爆棚,毕竟连躺了那么长时间,真的超级无聊的。

所以6-8个月的孩子会用哭声提醒父母把他抱起来,让生活多点乐子。如果这个策略成功了,她对啼哭的利用就会得到强化。在这个阶段,对孩子的过度宠爱倒还不至于有什么太大的负面效果,但会为之后的麻烦埋下伏笔。

更好的方式是了解宝宝的作息,用更丰富的活动去刺激宝宝,别让宝宝在他正好精力旺盛的时候感到无聊,多带她装B带她疯是最好的策略。

第二回合 麻烦的开始(1岁左右)

上个阶段如果没做好,这个阶段就会有些小麻烦了,因为宝宝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哭这个大杀器了。错误就发生在孩子6-12个月期间,父母没有让孩子明白这种故意的啼哭得不到什么实惠。

相反,很多家长的行为让孩子意识到如果他大哭特哭,能够经常甚至每次都能从家长那得逞,实现自己的愿望。

孩子会通过哭这种方式去召唤爹娘来满足他们越来越多的需求,不像之前主要是吃喝拉撒睡,现在还要玩要happy,稍显无聊也会哭。

宝宝会在晚上9点到凌晨2点的任何时间醒来,随后就开始投鼠忌器,各种不安静,你还不醒来陪我?!OK,give u some colour see,立马开启哭闹模式。

当然他哭的原因有可能是生病了或者身体不舒服,排除这两种情况,那就是因为无聊长夜漫漫,无心睡眠,辗转反侧,醒了没事做,那就用下常规技能-哭闹。

并且这时宝宝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如果我们的满足方式不对,宝宝就会持续哭闹,直到粑粑麻麻找到正确答案,哭闹就会被不断强化。

第三回合  步步为营(1岁半)

随着动作能力的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在不断增强,惹麻烦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比如在抱宝宝的时候,宝宝会喜欢把你的眼镜从脸上打掉,如果不她玩电视遥控器就耍赖皮,等等。

面对这种情况,粑粑麻麻们的想法很多,有的是认为孩子还小,没必要管,以后大点再培养规则意识,所以采取了一贯的容忍态度。

有的是见不得孩子哭尤其是爷爷奶奶;有的是担心总扮黑脸导致在宝宝那排名靠后;还有的是担心太严厉导致对孩子产生心理创伤。

总之,大多数粑粑麻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失去了这个立规则的阵地。事实上,这个时候我们就得让宝宝明白,有的行为是不允许的。

第四回合 彻底KO (2岁半后)

孩子在2岁后会迎来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本来就比之前更闹腾,如果再加上前几个阶段积累的霸气侧漏,尤其是男宝宝,越来越像个小魔鬼。自这个时间点之后,粑粑麻麻越来越溃不成军。

很多粑粑麻麻会设立规则但是却不贯彻到底,比如宝宝非要看电视,麻麻可能会态度貌似坚决的说些话来制止,但是宝宝装听不见、我行我素,本来还想再说几句,但是因为要做饭或者要接电话就走开了,或者说了但是孩子没听也就没坚持,那么然后孩子的行为仍然继续。

这种非常普遍的情况,就会造就了一个看似聪明的孩子,但是却非常难相处的孩子。因为孩子会从这些经历中了解到,只要自己在父母生气的时候装听不见或者稍微注意一下就行,他们很快就会走开,自己可以继续做想做的事儿,规则意识越来越淡薄。如果再加上爷爷奶奶遏制不住的宠溺,那结果就更悲催。



从上面这个过程可以明显的看到,宝宝就是在 “需求不满足-哭-父母满足“” 这个恶性循环中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前6个月没事儿,但是当孩子更大了,养成了过度的需求性啼哭的习惯时,问题就出现了。

我们必须了解在宝宝1岁左右,就得设立明确的限制并坚持原则来牢牢的树立纪律意识。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用爱、理解和坚定的方式去对待宝宝,把握好关爱与约束的分寸。

注意我们不是要过度的管孩子,把他们变成只会乖乖听话的小傻瓜,而是要让孩子慢慢懂得,尽管他确实很特殊,但他并不比其他人更特殊。

理解并培养宝宝的兴趣是关键。宝宝的兴趣会表现出阶段共性和个体特殊性,我们得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宝宝会对哪些方面感兴趣,同时也得观察自己宝宝的特性,对哪些方面会更加敏感。

如果他有机会在大部分时间都有事儿可做,并且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儿,就不太可能会感到无聊,也就不会过多的利用啼哭的方式去获取关注。

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都会体验到带娃过程中的博弈,而且在不同的阶段和情况下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后面再撰文具体说明。

亲们持续关注哦,欢迎留言交流,共同探讨带娃路上的喜与愁。

PS:记得转发到朋友圈哦,这是对亲子蹦跶最大的支持O(∩_∩)O



原创文章归亲子蹦跶版权所有

谢绝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的擅自转载和二次修改

如需转载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亲子蹦跶 并回复转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