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言风语1127:“大教研”为教师发展助力

2022-07-31  本文已影响0人  锋华雪月

锋言风语1127:“大教研”为教师发展助力

    教研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一般情况下,教研需要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教研员是教学研究的引领者、课堂教学的指导者、教育发展的服务者。

  新时代特别是“双减”政策下,要做到减负提质,我们的着力点必须放在课堂,而课堂是着力点必须是老师。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研的引领。指向减负提质强师责任的的区域教科研,需要进行整体设计,以此构建教研与科研融合的“大教研”模式。

    “大教研”模式的构建旨在通过教科研重心、方式和组织形式的转型,实现教研部门从专业引导走向方向引领、从学科指导走向专业支持,实现教研与教学,教研与教师从悬空隔离走向双向融通,让教研赋能教师的专业发展,赋能课堂提质,赋能“减负”政策,赋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大教研”中的“大”包括3个方面:

一是思维方式上体现“大观念”,即从科研的高度审视教研工作,实现“科研的思维”与“教研的实操”有机融合,为教研强化学理意识赋能;

二是运行策略上体现“大视野”,即倡导将课题研究做到课堂中,实现“双课”的有序对接,为教研工作强化方法意识赋能;

三是时空情境上体现“大场域”,即在物理空间上呈现教学现场,在关系空间上体现研究现场,以此构建“两场合一”的教研场域,为教研工作强化实践意识赋能。

    一般来说,“大教研”的组织形式可以是“长+短”,比如长线的课题研究进入课堂教学;还可以是“大+小”,比如围绕大主题(重大前瞻性项目等)开展的若干小专题等。

    明晰“大教研”机理,在方式互转中赋能专业研究。“大教研”是一种教研与科研双向融通的整体运行模式,它不仅追求教育教学现象所呈现的“事理”,还追求隐藏于教育教学现象背后的“学理”。而揭示“学理”就必须强化研究意识,我们通过“大教研”促进教研方式转型,进而增强专业研究意识。在理念、内容、方法的转型中,促使教研员与书籍对话、与专家对话、与同行对话,在对话中研究与实践,通过对话明晰“学理”。

    构建“大教研”体系,在角色互换中赋能专业指导。“大教研”主张“以科研高度做教研,以教研实度做科研”。为此,强化区校两级教研人员“一岗双责(教研与科研)”意识,在常态化的集体调研、专项调研中,教研员和教师共同参加并尝试角色互换,以此提升“视”的全面性和“导”的精准性。另外,我们逐步完善教研体系,形成“区—共同体—校—教研组”四位一体的大教研网络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教研员既是“中枢”也是“纽带”,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员”,既是“教研员”也是“科研员”,以整体意义上的课程观念统领分科意义上的学科指导,在实践中为专业指导赋能。

    组建“大教研圈”,在场域互融中赋能专业服务。我们通过构建“大教研圈”实现教学场域与研究场域的合一为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学校和不同区域的教师专业发展赋能。“大教研圈”一般依托教研基地项目、课程基地及工作室、校际共同体、学科教研共同体等建立,通过不同项目和课程组建的“大教研圈”,充分发挥了教研力量,带动了更多教师的参与和成长。

    开放、层级、立体教研体系,将全区性教学研究与校本教研、网络云端智慧教研等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城乡结合、中心辐射、校际互助、学科互补、成果共享,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校际间的合作,打造上下联动、纵向统筹、横向联合、内外协同的教研新生态。“大教研”机制创新让教育教学更有广度,更具深度,更接地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