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抱憾溘然长逝 留给女儿绵绵哀思
作者:欣韵
我的母亲在去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溘然长逝,享年八十九岁。今年的母亲节前夕,恰逢她老人家的周年祭日,谨以此文献给我亲爱的妈妈!

01
母亲一生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生活独立,勤俭持家。父母亲共养育了我们兄弟姊妹七人,前面是四个兄长,后面是姐妹三人,我排行第七。
母亲因年轻时子女较多,失去了成为正式工的机会,打我记事起,母亲就一直在做临时工。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在市中心一家大饭店洗盘子,饭店生意兴隆,母亲则终日劳作,忙碌起来,吃喝不顾,极少休假。
那时,省吃俭用的母亲时常在下班时,买回我爱吃的食物,连夏天(高温期间)饭店每天发给职工的防暑降温品—— 一瓶冰峰汽水,她都舍不得喝也留给我。
后来哥哥姐姐陆续离家工作,家中只有父母亲和我,有一段时间,每当夕阳西下,我就跑到公交车站去接暮归下班的母亲,当母亲慈爱的牵起我的手,母女相伴回家的时刻,曾是我儿时一天最快乐的时光。
02
一九九四年的夏天,七十八岁的父亲不幸因车祸导致胯骨骨折,被送往医院治疗。父亲骨折后,我们兄妹几个商量后决定雇个保姆,但被母亲一口回绝,她说:“妈身体好着呢,你们都安心工作,做不动了再说”。
就这样,时年六十六岁的母亲,八年如一日,一边精心照料卧病在床的父亲,一边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还把其中一间房子作为基督教的聚会点,那是母亲晚年精神的寄托),其间母亲的辛劳,不言而喻,但从未听母亲抱怨过。
父亲离世后,大姐和三哥要接母亲同住,母亲则总是婉拒,说家里是聚会点,她走后教友们聚会不方便。大姐无奈只能经常给她送菜送物,其他几个姊妹兄嫂也抽空不时去看望母亲,可母亲总是说,你们工作忙,别总是来看我,有空记着打电话就行了。
03
母亲直到晚年依然自己做饭、擀面、蒸包子、馒头等。不仅把家里收拾的整整齐齐,还多年坚持打扫楼梯、楼道,直到小区近几年聘请了专人打扫后,她老人家方才停止了这项义务劳动。
母亲直到晚年,仍耳聪目明,牵挂着她的亲人,每天定时为所有的亲人祈祷平安。虽然母亲没有读过书,但她天性聪颖,嗓音良好,信奉基督教后,竟然在晚年认了许多字,能读圣经许多片段,还学会唱多首圣歌。
母亲倾尽毕生心血,用 全部的爱 化作甘霖倾注在儿女身上.她和父亲并肩用心血、汗水,甚至泪水共同撑起了家庭这把大伞,为他们的儿女遮风挡雨,直到我们拥有了各自的工作和家庭后,她又帮着儿女照看孙辈。
母亲在世时,我们各自忙碌着经营自己的事业、家庭,唯独忽略了日渐衰老的母亲,每当我抽空回家看望她时,她老人家总是在离别时站在阳台上目送我,那依依不舍挥手告别的身影,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成了我挥之不去的记忆。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目送》中扉页上的一段话,说得既令人心酸又无奈:“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04
“ 鸦有反哺之义 ,羊有跪乳之恩”
去年腊月初八我们兄妹给母亲过了八十九岁生日,全家老少齐聚,临出门准备去酒店时,我拿出女儿给她新买的拐杖,母亲摆摆手说道:“等我老了再用”,一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过人行天桥时,我要搀扶她,她却执意扶着天桥栏杆自己攀扶而上。
寿宴上,当所有的子孙为母亲敬酒祝寿时,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笑逐颜开,那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没想到的是,这美满祥和的幸福时刻,在年后的正月十五后永远的戛然而止了。
那天,在我和大姐帮母亲洗澡时,意外发现母亲的脚肿了,第二天即送往医院问诊,诊断结果是肾炎,根据母亲的病情医生建议立即住院治疗。
经住院治疗两周后,母亲病情趋于稳定,出院医嘱随时观察。大姐把母亲接去精心照料了一个月后,母亲看来精神尚可,三哥又把母亲接到他家,两周后母亲再次昏迷住院治疗,一个月后竟溘然长逝。
05
母亲一生外柔内刚,直到生病都一直瞒着子女,生怕给子女添麻烦,直到近九十高龄还能生活自理,母亲的口头禅就是:“妈身体好着呢,你们都好好工作”!
母亲一生对工作、生活从不抱怨,浑身满满的正能量,街坊邻居问起她的儿女情况,她老人家总是自豪的说:我的孩子们都孝顺。母亲就是这么包容她的儿女。母亲走了,我常常扪心自责:妈妈我没来得及尽孝啊!
母亲离开我们快一年了,今年的清明节,一大早,我转发了朋友圈《点一盏心灯,思念远方的亲人》引来兄长姐妹的评论,当看到四哥留言:“清明,一个缅怀逝去亲人的日子。我挚爱的父母和亲人们,在天堂一切安好?虽知人生就是这样轮回,但是真的是太想念你们了”。
06
看罢,我顿时泪如雨下,眼前忽然浮现出儿时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边纳鞋底边哼唱着:“我的娘,我想你呀!我的儿,我不舍把你给人呀”的身影,我那时年幼无知,感到好奇:“妈,你唱的啥呀?”母亲于长叹一声后,遂泪眼迷蒙,给我讲述了她这一生中,痛彻心扉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那年那月,老家来信,外婆病危,但此时家中经济困难,子多担重。父亲出于无奈将信藏了起来,直到外婆去世后,母亲方才知晓。没见外婆最后一面,是母亲平生一大憾事。
第二件事,是上世纪五十年代, “三反”“五反”政治运动时,父亲遭人诬陷被隔离审查,奶奶做主将一岁多的四哥,送给了和她关系甚好的同乡大婶,因为当时母亲生了大哥、二哥、三哥后,大婶羡慕不已(他家无子),有了三哥时大婶就想要走,奶奶承诺:再生了男孩儿你就抱走。
07
结果不幸而言中,在母亲生了四哥后,奶奶说:老三那时都没给她婶儿,这回说话要算数。年轻的母亲胆小温顺,惧怕婆婆,加之父亲被隔离后不能回家,此时的母亲纵有万般不舍,也不敢违拗婆婆的旨意。
把四哥送出后,奶奶就带着全家老少回老家了(爸爸仍在隔离中)。可怜的母亲坐在东去的列车上哭了整整一路。四哥的给出,使母亲抱憾终生,直到临终,仍念念不忘。
四哥跟随邻居大婶生活后,大婶也为不让孩子知道抱养之事,和母亲来往甚少,甚至一度人为失联,在那五、六十年代物质匮乏的日子里,他们和我们家一样也一定受了不少苦。至今我还记得小时候,母亲曾带着我去四哥家探访,在回家的路上掩面哭泣的情景。
08
我常想:母亲那不足一米五五的身高,一生哪里来的超人力量,走过一路生活的坎坷,那不仅仅是为人父母的责任,更是对家庭儿女满怀深情的眷恋使然。
我常想,一辈子饱尝生活艰辛的母亲,能够健康长寿,不仅源于她善良的天性,更是她宽容大度,心存善念,从不抱怨,只知奉献,不知索取的优良品格使然。
我常想,可能是上帝怜悯我的母亲,赐给辛劳一生的母亲一个好身体;我原想,等我退休后好好陪伴母亲------
谁料想,二零一七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母亲竟撒手人寰。
呜呼,哀哉!真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我常想,母亲一生用柔弱的双肩和父亲一起扛起家庭的重担,用她的爱,化作甘霖,哺育了儿女长大成人,虽然儿女们都没有经天纬地之才,但个个都传承了她正直善良,宽容大度,敬业爱岗的美德。我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啊!您足以告慰平生了!
母亲!去年的今日,您驾鹤仙去,走得那么仓促、从容和坦然,自此,您和父亲团聚在那依山傍水的白鹿原上、鲸鱼沟畔;今天,在您离世一周年的祭日,女儿想念您,愿您在天堂和外婆、父亲相聚的日子里,忘却人世的艰辛,享有天堂的幸福。
在今年您的祭日又恰逢西方的母亲节(可能是上帝的安排)即将来临之际,女儿提前给您敬上祭奠的鲜花,愿这飘飘洒洒的花瓣化作心雨,伴随这淅淅沥沥的春雨,带去我对您的绵绵哀思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