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的地坛——心灵栖息地

2022-01-04  本文已影响0人  兰海2021

    《我与地坛》是由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著的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

    这部作品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我与地坛》的发表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获得广大作家、文学评论家的高度评价。无论是在《我与地坛》发表之初读者对这篇文章的独爱有佳,还是数年之后广大读者对这篇文章的念念不忘,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读者了解并阅读到这篇文章,不仅为文中优美的语句、深邃的言辞所吸引,更为作者坎坷的人生、完满的精神世界而打动。曾经负责编辑发表此篇文章的姚育明时隔多年后颇多感慨地提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与地坛》的影响仍经久不息,直到现在仍有人说,到北京可以不去长城,可以不去十三陵,但一定要去看一看地坛。”由此可见,这篇文章对于读者的深远影响。一些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也对《我与地坛》不吝赞美之词。

     在《我与地坛》一文中,作者不仅写了自己在地坛这座古园中的所见所闻,而且也直白地表露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在其中作者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抒发自己对于命运与生死问题的理解与感悟。《我与地坛》全篇语言极富哲理性,正是这种哲理性的文学语言在无声地言说着作者的精神世界。作者对地坛这座古园中的一草一木进行了洋溢着生命活力与激情的描写与刻画,可以说在这些事物上寄托着作者最为浓烈的感情,可谓“一草一木总关情”。比如作者对地坛园子里草木生长的生动描画,“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片刻不息”,在这里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仿佛草木在用生长的声音向作者诉说着生存的欢愉,使作者能够感受到这种生命盎然向上的蓬勃动力。

      史铁生是一位作家,正当生命最灿烂的季节,命运却给了他最沉重的打击──双腿残废。他一时“被命运击昏了头”,觉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于是,家附近的地坛,这个荒芜冷落的古园,便成了“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他“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

     史铁生在这个古园里泡了15年,没有人比他更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没有人比他对园子的感受更丰富,《我与地坛》就是他在这里浸泡、在这里思考后的结晶。节选的课文一共包括两部分,写自己,写母亲,写自己又为写母亲作了铺垫,表达了作者痛苦、复杂、深沉的感情。

    第一部分写地坛,从自己与古园的缘分写到古园本身,写到自己在这里的思考以及从思考中得到的对生命的感悟。

     作者讲述在残废之初,自己悲痛欲绝的心情,渺茫暗淡的前途,以至于一次又一次在死亡的边缘徘徊,然后偶然走进了那个与自己同样荒芜冷落的园子。这座古园映照了作者的生活,能够感受作者内心的苦痛,理解作者迷茫的心情,也使作者从中受到生命的启示。那满园子的草木,虽然生长在这落寞的园子中,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所以作者说:“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正是这不衰败的园子,成了作者生命的一部分,引发他对生命的长久的思考。

    他思考了什么?第一,我的身体残疾了,我的生命是不是就此结束了?是不是就此一死了之?第二,我为什么要出生?第三,我应该怎样生活?对前两个问题,在这静静的古园中,作者“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想了好几年”,最后终于想明白了,于是对生与死的问题也就释然了。接下来,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怎样活下去,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活下去。在这个问题上,园子里的生命给了他启示,他从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谛,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战胜了消极颓废的思想,促使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坚定地迈上了新的人生道路。

     第二部分写母亲。他爱地坛,更深爱着自己的母亲,尤其是在体会到母亲的痛苦与无尽的关爱以后。

    开始,作者是不理解母亲的,只是时时刻刻在想着自己不幸的命运;等到他真正读懂母亲,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以后,母亲却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于是就有了作者对母亲的重新审视,以及对母爱的更细心的体察。

      作者表达的对母亲的爱是深重而沉痛的。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因为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忽然截瘫的儿子,尽管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可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于是她只好默默地承受,用无私的母爱包容着儿子的一切;她只好一天天地熬,慢慢地等,等待儿子走出阴影。但是她终于没能等到。儿子成功之日,多么渴望母亲能和他一起分享,母亲能感受他的快乐呀!儿子第一次这样为母亲想,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于是,他又摇着轮椅来到这古园,他反复地想,为什么母亲不能再等两年?他埋怨上帝的不公;他反复想着同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就像他当初反复思考生命与死亡一样。这时候,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他心中“渗透得深彻”,而母亲那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在他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从而使他对无私的母爱有了更深的体会,对生活、对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

      著名作家曹文轩认为:《我与地坛》像是与整个人类精神的对话与探寻,字字句句昭示“生命偶然,但不能轻视”主题,那些同期作品也揭示了”人生是一个经受磨难的过程”。史铁生曾经自嘲“被种在床上”,这句话中充满了磨难和自我调侃,“几十年病痛对他的折磨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和承受力,这种磨难早已融合进他的思想和灵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