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父为母为师,最要知道的一件事
为父为母为师,对待来到自己身边的孩子,最要知道的一件事,是爱吗?不是。是教育,是打还是不打的教育。
抚养教育小孩很辛苦,可以说,在成长这条路上,每一个小孩或多或少会挨打与骂。或是犯错误亦或是太调皮,少不了受点皮肉之苦。
我曾读过一个以打为最高教育方式的父亲的故事。
香港商人萧百佑养育了四个孩子,三个已进北大,另一个还在读高中,学霸身份。他出版了一本备受争议的教子书一一一《打进北大》。
萧百佑坚定地认为,为父为母为师就要有威信,孩子不对,就要打,打,他们才能记住。
过去十余年中,萧百佑无数次拿起藤条,杀气腾腾地立于儿女面前。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孩子犯了错误,必然要打。
他的打法被自己总结成七条:一、初中以后少打,因为性格已经定型,但在幼儿、小学时期,定要严厉管教;二、只用藤条或鸡毛掸子打,伤皮肉不伤筋骨;三、只打手和小腿,身体其他部位不打;四、打前先训话,讲明错误之处再打;五、一个孩子犯错,其他孩子必须站在一旁听从教诲,看着兄弟姐妹挨打;六、打之前告诉孩子这次要打几下,让孩子自己数,不多打不少打,数错一下罚十下;七、孩子必须主动伸手挨打,不能缩手躲避,不能喊疼,缩手一下多打一下,喊疼打得更重。
他的妻子虽然对丈夫这套教育方式不完全赞同,但看见孩子们的学业进步,也就无条件支持了。
她会在孩子被打出伤痕之后,行使母亲的柔情,为他们上药。外涂的万花油,4个孩子有时候轮着用,有时候一起用。
孩子们没有一个反抗,因为他们从内心深处,非常佩服自己的父亲,他是位成功商人,家庭属中产阶级;另一方面,他们从父亲歹毒的打中,仍然感受到了爱;更重要的是,他们意识到,胳膊扭不过大腿,等长大再反抗吧!结果等他们长大后,他们一个个尝到了学霸的甜头,全归功于父亲,一点不怨父亲母亲了。
这是个过程充满硝烟结果充满温情的故事,还好,严打之下出了人才,皆大欢喜。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服打,并不是所有的打都有美好的结局。
因为打法不对,时打时惯,或许会有家庭亲情与孩子前途毁掉的危险。
我有一个朋友叫小菌,他是玩户外的,特种兵出身,退役后专注做户外。由于他腿脚灵活超凡人,为人幽默风趣有个性,跟随他佩服他喜欢他的人特别多。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喜欢他,崇拜他,大家洗脑式地称自己为"菌粉",在他面前,小菌长小菌短的,十分乐呵。
可就是这样一位骄傲传奇的人物,内心却一直被打过儿子困扰了好多年,不能释然。
儿子平时由妈妈管,妈妈比较柔弱,儿子未免有点戾气。读初三时一天,小菌狠狠地打了他一顿。儿子记恨了,从此没再四处邀朋结伴虚度光阴,但也从此没再理小菌一次,没看小菌一眼,性格从此十分内向,他在父母面前彻底封闭了自己的心灵,这一打一封就是几年。
小菌是疼儿子的,无论他在外面多么受人欢迎,但这块伤痛却一直积郁在心里。这么多年来,他试图跟儿子沟通,跟儿子和解,儿子却无动于衷。
今年高考后,儿子考上一所一本美术学院,小菌高兴坏了。他半是奖励又带有祈望地想和儿子去旅行,西藏、云南、四川、漠北,由儿子选择。儿子竟然前所未有地同意了。小菌的户外第一次有了儿子的参与,他高兴得如同祥林嫂。见到别人,会忍不住提提这件事:我儿子要和我去漠北找北了。我儿子要和我去漠北找北了。
几年的冰层,终一朝融化。幸好,故事仍有一个让人心慰的结果。
全因一打字,孩子成人成才;也全因一打字,或许会有家庭亲情与孩子前途皆毁的危险。
湖北黄冈高中有一句宣传语: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到黄冈高中,因为这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也送他到黄冈高中,因为这里是地狱。
多年前,湖北黄冈高中一直是全国高考佼佼者,所以,它堂而皇之宣扬自己管理学生的扬威之策一一一军队式勤学苛练。有许多学子取得了骄人成绩,也有学子只是一般化。
同样,为父为母为师,对来到身边的孩子,到底该不该打?该打的话,该怎样去打,才能打出斗志却不会打残心灵?
在你决定打或不打时,这是个首先需要想明白的问题。它需要仔细研究,如果受一时情绪控制,必定彼此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