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成长励志图画梦园

“罪”与“罚”?????

2019-06-07  本文已影响12人  秋路95

      死亡解脱还是活着赎罪?这个问题,受害者家属与犯人两个对立面。受害者一方一定会希望法律作出公正的裁决,判除死刑。犯人在听到自己的死刑宣判会是解脱?还是会为自己犯下的滔天大祸反省?那么即便是制裁死刑,受害人也无法复活,惩罚和反省又有什么意义呢?

      两天时间,读完了东野圭吾《虚无的十字架》,心在隐隐作痛。

      小说内容很简单,原本幸福的一家三口,因在狱中曾抢劫杀人而被判无期徒刑,在狱中表现出反省态度而准许假释出狱的犯人,身无分文时,再度行凶,年幼的女儿被犯人凶残杀害。开始夫妻都以为判死刑是理所当然,却在审判过程中发生了变化,甚至变成了不是故意杀人,而后真正获判死刑的并不是罪行,而是犯人懒得再上诉,接受了死刑。虽然死刑,但犯人却没有认错,也没有反省。这对夫妻经历了这样的事情,自己最亲爱的女儿不会再醒过来,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导致夫妻没法继续生活,幸福大门从此关上,两人都痛苦万分,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

      残酷的是妻子在一次夜晚回家路上,被一名男子杀害,而杀害的背后却是因她知道男子女婿在年轻时与恋人一起杀害了刚出生的婴儿,她劝女婿自首时,被男子偷听,于是上演杀人一幕。遗憾的是小说结尾,男子和自首的男女都没判死刑。

    书中一家三口,最后剩下丈夫活在世上。何等凄惨。妻子的父母也常常难掩悲痛心情。罪犯为了一己私心,杀害了无辜的人,毁其一生幸福。这是何其残酷无情。杀人者难道不应该立刻判死刑吗?是同情还是我们相信是一时糊涂放下的过错,于是就有了无期徒刑、假释等,让犯人重返自由社会后,与社会的不融入再一次犯罪,再一次接受审判?

      小说中的史也,年幼无知时杀害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之后也以某种方式去弥补自己的过失,在这其中,史也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这十字架是真实的,因为他在生活中忏悔,从个人情感上说,我是同情史也。可以看出作者也对史也网开一面,没有判死刑。而再犯杀人,对于他被判无期徒刑在狱中后取得假释,这说明在判断是否假释时,再犯是表现出深深的反省。然而假释后再度杀人,这说明无论是无期徒刑,还是死刑,对再犯来说都是虚无的十字架,毫无反省之心,一犯再犯,他的存在威胁着别人的生命。假若犯人在作案时,能想到不能伤害,一念之间想通了,放下屠刀,这十字架的存在或许还是有意义的。

    罪与罚,法理和伦理,杀人死刑是否合理?是否就该杀人偿命?生活中有很多既定规则,对于那些在杀人之后想方设法逃避或者减轻法律制裁的人来说,死刑这个约定是他们不愿意遵守的。但在杀人之前,他有求于法律对其生命的保护,却是认可死刑的。双方立场不同,是让犯人听到自己的死刑宣判而感到解脱?还是让他重返自由社会,但用尽一生赎罪?

      我想用不同的事件应该有不同的结局,要把每件事件都审判完美,焉能做到?带着沉重的心情合上书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