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跨界——被遗忘的各司其职
昨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张靓颖在《中国新说唱2020》公演舞台忘词?我没有看这个节目,但是在B站刷到了一部分她的表演,很多人都在吹捧她敢于自黑的率性。点进去看竟然还有忘词这个事情,然鹅弹幕却各种吹捧她勇气可嘉......
国内现在有一种很奇怪的风气:跨界。
我没有否定你的意思哦歌手跨界去当演员,模特跨界去当演员,网红去当演员,演了一部戏或者客串了一部戏之后忙不迭去把自己的微博认证改成了演员,观众还不能吐槽演技不行。
歌手跨界去当rapper,没有相关基础就算了,别人提前写好的词都还记不住;你忘词就算了,你既然想来一段rap难道没有提前预想到可能会出现忘词的情况然后需要来一段freestyle的情况吗?荒谬的是,观众还不能指责这是不尊重舞台。唱抒情歌的歌手在评委台上天天喊着“rock!”演员坐在评委席上对着唱歌的人评头论足......不恰当、没有实力的跨界比比皆是。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粉丝动辄用不用“你行你上”“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之类的话语来回怼对这些不敬业者感到失望愤怒的人,不是专业人士就不能指点了吗?这些不都是播给观众看的吗?这样的要求和捧了逼着观众吃下去有什么区别,尽职尽业不是对一份工作的基本尊重吗?还是三观跟着五官走的人太多了把这些人吹捧到太高的高峰让他们毫无敬畏之心?
还有的人会说,“为什么要这么严苛呢?”“善良一点不可以吗?”“嘴巴能不能积点德?任何人都是需要成长的。”诸如此类的言论充斥着网络世界。照着这样的想法,刚刚毕业的医学生可以直接操刀,用任何一个病人练手;初出茅庐的法学生可以坐到法官席上拿着法槌进行判案,而不管它的结果一定公正与否......因为他们需要经验。但是,社会分工的一大功能不就是要让大家各司其职吗?歌手唱歌不就是给观众听的吗?观众作为听者,为何不能提出个人的见解呢?大多数见解的最初目的是接受意见之人有进步、而非打击。大多数不够成熟的粉丝的过度宽容让明星都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会在自己本职工作中再继续精益求精。过度的宽容并不会让他们觉得感激,只觉得侥幸或者觉得观众都是好糊弄的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