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历与孩子一起成长我们的孩子

育儿先育己,戒吼先戒己

2016-07-31  本文已影响426人  小丸子的明天
育儿先育己,戒吼先戒己 几天前带着儿子去发小家小住一晚,感叹时光催人老,我们竟从一个个小屁孩到都成为了孩子妈,互相见证了彼此近30年的成长。

本来我以为画面会是异常温馨的,两个孩子在一起玩耍,我们在一旁默默注视着,然后像小时候一样边吃东西边躺在沙发上漫天聊天。可没想到…

在一起玩的一整天我见证了她情绪失控了N次,不停的冲孩子大吼大叫。 此刻,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家长会在微信群里参加家长戒吼活动了,积极踊跃报名,并且还要参加好几期…

“不要打小弟弟,妈妈跟你说过没有?你再这样妈妈不喜欢你了!”

“东西要分享,你怎么那么小气,再不分享给小弟弟妈妈就把玩具都给你扔掉!”

后来两个孩子睡着了,我跟她聊天。我劝她说你不要总对孩子大吼大叫的,她说没办法这孩子太难管了,单纯的说她不听,只能吼的时候还能有点用。

是啊,为什么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就不听父母的管教了呢?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经常会羡慕别人家的小孩,对自己家的孩子却往往束手无策呢?

不知应该如何引导,只能通过吼叫这种野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但其实父母的吼叫对孩子来说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如果起作用的话这世界上就不会有父母不断的怒吼了。

实际上,父母的吼叫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孩子不听父母的话

父母说什么孩子都不听,好像什么都没听见一样,有时你越是不让孩子做什么他偏偏越要做什么。

比如我和儿子一进同学家,她家宝宝就开始不停的说“不让小弟弟来我们家”“不让小弟弟玩我的玩具”,妈妈在一旁不停的说“阿姨是妈妈的好朋友,你要好好照顾小弟弟啊”可是小姑娘还是不停的说,边说边笑,还要动手推我儿子。妈妈开始吼叫:“妈妈说了让你照顾小弟弟,他比你小,你为什么不听话呢?你为什么就不能乖乖的呢?”

其实,大部分时候,孩子这样行为背后的动机是想以此来引起家长的注意,通过得到周围人的关注从而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别人对自己的认同感。

当我提议说我们一起来玩玩具吧,她自然而然的就不再说一些不友好的话,跑过来和我们一起玩玩具了。

很多时候对于孩子不好的行为,如果我们不去强化他而是忽略他,这种行为自然而然的就会消失。

比如我小时候有一段经历特别记忆犹新。

有一段时间我不知道和谁学的眨眼睛,而且是快速、不停的眨眼睛。大人越是跟我说不要那样,我越觉得有趣越要眨,看到大人不停的关注我,我觉得好满足,以至于后来已经失控的不停眨眼睛。

还好后来别人不再对我眨眼睛产生兴趣,而我也已经认识到眨眼睛的坏处,及时主动的把这个坏习惯戒掉了。

当孩子刻意表现出制造噪音、破坏既有习惯的时候,就是孩子极度渴望他人关注的时候,父母应该做的是安静的想一想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蹲下来问一问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或者直接过来给予孩子一个简单粗暴的温暖拥抱。

二、孩子在“犯错”

吃午饭时,小姑娘给大家拿饮料,妈妈说不用宝宝拿,拿不住会洒的。宝宝说不,我来拿。结果洒的地板上衣服上到处都是,妈妈又忍不住怒吼起来:“不让你拿你非要拿,看吧!洒的到处都是,你能来收拾吗!”

孩子犯错误,做错事很正常,熟练才能生巧。并且这也是孩子想帮妈妈忙的良好初心。

但父母们总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预防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总觉得应该做点什么吧,于是孩子一有错误我们就急着插手。

如果我们只把关注点放在错误的行为上而没有关注孩子良好行为的初心,那么这种对错误结果的过分强调会带来灾难性的结果,让孩子逐渐丧失做一件事情的勇气和信心。

如果你的孩子想尝试做一些没有做过的事情,那么就让孩子多试几次吧,只有不断的尝试失败才能有进步和成长。

当孩子出了错,我们多问问自己“现在出了错,我们可以做什么?”不仅可以及时与孩子产生共情,让孩子感到妈妈与他站在一起,更可以将孩子引向进步的方向,激发孩子的勇气。

每个人都会犯错,小时候犯错,长大后才不容易犯错,更何况小时候犯的错极少会变成大灾难。和学会事后补救的能力相比,犯错该是一件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情啊。

三、父母的习惯性咆哮

这种父母完全是自身的性格有一定的缺陷,自己无法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生活中的另一些方面也一定如此,比如夫妻关系等。当他们的情绪无法调节时就表现为通过吼叫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快。

有一种父母,他们对待孩子的心是好的,但嘴上不饶人。他们完全不把孩子当成是一个独立的人,也不学习爱孩子的合适方法,偶尔还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出气筒。

我小时候有一个同学的妈就是这样的人。

每次他跟我同学说话都是命令加咆哮式的口气。

“赶快回家吃饭,吃完饭再出去玩,快点!”

“妈妈说让你先写作业,再看电视,听到没有,怎么就是不听话!”

如果我的同学哪一点做的不好,没有合她的心意,她在生气时不光吼叫,还会动用武力解决问题,以至于我的同学长大后对他妈妈说“我以后的小孩一定不要你带,因为我怕你把他欺负死…”

也许有很多这样不会表达爱的妈妈,他们也是受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不懂得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怎样爱孩子、教育孩子。

但是既然我们都已经成为了别人的父母,就不要把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再去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真爱是需要学习的,所有的父母亲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不把原生家庭的教育基因带到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中,是对自己和孩子最好的馈赠。

育儿先育己,戒吼先戒己 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必须明白,所有孩子的本性初衷都是好的,他们越来越有不良行为是因为他们不快乐,或者他们发现不良行为有好处。

当我们明白不是孩子本身不好,只是他做的事情不好,或者是家长的处理方式不好,孩子就能够感受到我们的想法,并且会对这样客观的评价有反应,他会感受到我们对他这个人有信心。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和完美的事,我们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同时也要允许自己的孩子不完美。

长期对孩子吼叫无论对父母或者对孩子都是一种硬伤,试着多给自己一点忍耐,多给孩子一点包容,孩子会更愿意听你的温柔劝告,亲子关系才能做到晴空一片。

育人先育己,戒吼先戒己。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私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