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亦姝小妹妹的随手书和台北故宫讲解员阿姨的寒食帖
1.武亦姝小妹妹
最近朋友圈最火的美少女武亦姝小妹妹,这位身高1米80中国诗词大会的16岁新擂主颜值和才华齐飞,腹有诗书气自华,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她在选手自我介绍VCR里说自己的书柜上只有一本书:陆游诗集,随身携带一本苏轼诗词集。
2.讲解志愿者阿姨
2014年去台湾旅游,参观故宫博物院时预约了一位志愿者的讲解服务。这位阿姨退休前是高中语文老师,满头银发,身着改良旗袍样式的博物院制服,气质淡定高雅,一件件展品娓娓道来。
参观完书法字画展厅,因为之前做了一些功课,我向讲解阿姨询问寒食帖放于何处。淡定优雅的讲解员阿姨有点意外,特意带领大家避开拥挤的人潮,来到人少的走廊里驻足,开始介绍苏东坡的这件作品。
她先诵读了这首诗,刚读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老师就开始哽咽,等到诵完两首诗,已然泣不成声。
控制好情绪,她继续介绍寒食帖不巧被日本借展,不在馆内。即使没被借展,出于对文物保护的考虑,观众也仅在特展时才能一睹真迹风采。
她说日本有很多东坡迷,每年会在清明寒食前后来到中国黄州,探访赤壁,祭奠东坡。服务故宫十年来观众特意提到寒食帖的大多是日本人,华人极为罕见会关注这幅“天下行书第三”的书法作品,大家的焦点都在《祭侄文稿》上。说到这里她再次流泪,“寒食帖和它的作者生世一样,颠沛流离,希望中国人能一代代珍惜传承下去!”
在接下来的陶瓷、青铜导览中,阿姨对我们特别关照,讲的非常生动细致,原本一个半小时的讲解时间,最后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虽然没有看到寒食帖真迹有点遗憾,但是讲解阿姨含泪诵读寒食帖的画面深深印在脑海里。
寒食帖
3.诗情画意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寒食帖由两首五言诗组成,是苏轼被贬黄州三年后的遣兴之作。用词白话,浅显易懂,苍凉多情,诗意充满苦涩的滋味;书法的表现天真执着,惆怅孤独的情绪跃然纸上,和《兰亭序》、《祭侄文稿》合称中国三大行书。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寒食节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特别命令在此期间全国不得热食,故称寒食节。因和清明节较为接近,后世遂取消和清明一起过了。
苏轼因宋代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入狱,一度在狱中写下遗嘱诀别诗,后经王安石和太后积极营救,最终被贬黄州,任了个类似自卫队副队长的虚职。
黄州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市,苏东坡在这里的居所在江东岸的坡地上,自此自称东坡居士。来到黄州三年后,苏东坡在寒食节写下两首诗直抒胸臆,和历史上最有气节的文人介子推有惺惺相惜的意味。
再来看帖
开篇工整、注意年字
年年欲惜春一句,用一点代替年字,毫无卖弄的线条,也没有颜体工整刻意,无意于佳乃佳,苏自称自己的书法为“石压蛤蟆体”,他不悬腕,而是习惯今人胳膊肘放在桌上的方法写字,这种姿势容易造成字体扁平,因向右的空间有限,很容易写出“左秀右秃”的字。但寒食帖全文无荒率之笔。
中锋偏锋运用变化自如,看“年”字长长的那一竖,中锋稳健,绵中裹铁。看上去不像刀片那么单薄,反而象一根树枝,结构立体,力透纸背。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在愁卧中听说海棠花落了,雨水打后在污泥中残红狼藉。
花泥连笔花泥二字连笔,气势奔放,潇洒随意。黄州的经历是苏轼一生精神境界的转折点:之前是高高在上意气风发的翰林大学士;之后是喜天下无人识的东坡居士。这哥们好像写完寒食帖就开了窍悟了道,他一生中最优秀的诗篇全部在黄州创作,比如这首我最爱的《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彷佛从枝头的花朵转化为地上的泥土,更加包容和豁达,对自己人生的际遇和浮沉有了全新的体悟,读来心情振奋,豁然开朗。
武亦姝小妹妹的随手书和台北故宫讲解员阿姨的寒食帖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这是用了老庄的典故:时间是最大的小偷,深夜偷走你的时光,让人浑然不觉。和少年生病,一觉醒来头发花白有什么不同呢。少年那一行用添了个“病”字,多了的“子”字,在旁边打四点表示删除,一气呵成,没有誊抄,这是诗人给自己看的苍凉独白啊。
“苇”字和“纸”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西汉文学家杨雄说:字,心画也。字如其人,书法的线条结构反映了作者内心情绪。“破”字不封口,“苇”字的那一竖用偏锋,看上去单薄,就跟潮湿的芦苇叶一样,和后面的“纸”形成变化对比。看到乌鸦衔着纸钱,才想起来是寒食节,乌衔纸多么有画面感。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想报效朝廷,无奈国君门深九重,可望而不可及;想回故乡,可是祖坟远隔万里。
“君”字的结构全贴最小的一个字在这里出现了,就是“君”字,而且和之前的“纸”字长长的笔锋相连,彷佛被击个正着。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苏轼郁闷难平的情绪。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他给皇帝写了封信诉王安石主持的新法之弊,原本官样文章,但笔端带了感情,加了点个人色彩,发了下小牢骚,落了“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的罪名。苏轼的风格一向奇葩,他有首《洗儿诗》:“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你看,苏东坡这耿直的文风又让多少公卿大人中枪了!
值得一提的是苏轼因乌台文字狱惹上牢狱官司后,积极营救的人中包括和他政见相左的王安石,当时已退休的王安石上书说:“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苏轼在众人营救下得到从轻发落,这君臣关系几乎是现代民主制度的萌芽。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我也想象阮籍那样途穷而哭,可是心如死灰,哭都哭不出来了。
含泪的哭字
苏轼说:天真烂漫为吾师。看这个哭字象不象一个含泪的人脸?
书法是有生命的,后面的跋记记录了寒食帖流转有序,从圆明园到日本,再从日本回到台北颠沛流离的命运。黄庭坚跋盛赞此卷于诗胜过李白,于书兼有唐、五代诸家之长。
黄庭坚跋
4.东坡其人其事
蘇東坡21岁参加国考进士及第,悲催的是因为文章写的太好,让主考官欧阳修误以为是自己的学生,为了避嫌,原本应该是第一的苏东坡仅拿了个第二名。
苏东坡就是宋代韩寒,出生世家,有才华,懂电影。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这是标准的蒙太奇手法啊。
他是个建筑家。在苏堤上一棵桃树一棵柳,苏堤春晓美了千年仍活在华人的梦里;
他是个美食家,东坡肉是中餐的代表菜色,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流转了一代又一代。虽然唐代以来五岭以南无贬官,但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他重情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中国历史上写给情人的诗多,写给正室的诗少,何况这是在妻子亡故十年以后。
武亦姝火了,中国诗词大会创下了央视春节期间综艺节目最高收视率,但武亦姝的老师讲应试教育无法提高文学素养。背诵在初期是有积极效果的,但不了解诗人的生活美学,不理解诗歌的气韵,文化仍然无法传承。今天文化复兴成为国之战略,到底要复兴什么样的文化,值得每个人思考。
二战后把寒食帖够回的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在跋里写道:后之人当益加珍护也!希望象武亦姝的随手书和讲解阿姨的寒食帖一样,诵之用之不自知,诗人在千年以后,用奔放的诗意和书法的线条仍然扣动今人的心弦,希望一代又一代,益加珍护民族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