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在孩子身上寻求过多的掌控感
当大量父母整天都在一边玩手机一边督促孩子好好学习时,孩子接收到的是怎样的信号?他们真的能够如父母所愿长成一个比父母更加自律、且懂得自我塑造良好行为习惯的成年人吗?
不,这几乎完全不可能,你的行为习惯、行事风格、思维模式都会被孩子模仿,不论对错,因为在孩子塑造行为习惯时,他们只需要看父母怎么做事、怎么与人交流就够了,甚至在他们还不知道什么是对错、还没有是非观的时候就已经被父母培养出了一套应对世界的思维模式及行为习惯。
你希望孩子爱学习,你就需要让孩子看到家中有一对爱学习的父母;同样地,你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自律,作为父母,你就需要自己先做到自律,用行为告诉孩子什么是自律,什么是自我管理。
以身作则,才是给孩子树立榜样、塑造其正确行为最好的方式,光靠嘴上沟通是没用的。
因为孩子在幼年时期,理解能力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怎么做事都取决于父母的行为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暗示,在他们无法全然理解父母在说什么的时候,需要通过行为去测试父母的反应。
有时他们会因为特别想要看到父母开心或不开心的反应而去做或不做什么,以此来满足自己想要得到的那种小小的掌控感,而他们的这些行为实际上都是父母日积月累的无意识地塑造出来的。
所以有时当父母们看到孩子做了一些非常无厘头的事时,他们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我做了什么,影响到了我孩子的行为,影响到了他(她)的是非观或价值观?我该做些什么或怎样调整,才能为孩子塑造良好的品行”,而不是按照传统的反逻辑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只会把孩子的逻辑力搞混乱。
说到逻辑,我就不得不多说一点,如果父母做起事来就很没有逻辑,那么孩子也无法掌握什么是逻辑。一件事的正确逻辑一定是在正常情况下按照自然规律的发展秩序及节奏来进行的。
在家庭教育的环节中,父母能做到的事情,孩子才有可能会去做或是做到;而父母做不到却希望孩子能做到的事,就是反逻辑,或是没有顺应事物客观的发展规律。
通常来说,父母做不到,却希望孩子能做到的事,在父母心中扎根的时间越久,父母们往往就越会做出这些反逻辑的事情。比如通过强迫或吼叫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施压,以此来引起孩子对于某些事情(父母自己在意的事情)的重视。
这其实并不是一种健康的教育方式,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使用在孩子身上的一种手段。在心理学上这些人会被称为“操纵型人格”。
有一本书就是专门讲操纵型人格的,叫做《亲情操纵者》,书中充满了鲜活而又残酷的案例,童年时期遭遇到操纵型父母的孩子,在成年后依然无法得到痊愈,这些影响会深入他们的内心,令他们无法拥抱生活原本的美好。
当孩子意识到父母的管教方式只是在掌控他们时,他们就会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一部分自己能夺回掌控权的事情,比如不写作业、不听讲、说谎等等,只不过这些看似恶劣的行为背后只是他们的本能反应而已,他们被塑造行为习惯的过程中,父母也是在靠着本能去教育他们,因此他们就只能养成这样的习惯。
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可大量的父母在自己都没有做到自我管理的同时,却希望孩子能够做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提高自己的成绩和排名,提升注意力等。其实当我们看到很多父母整天拿出大把时间活跃在朋友圈时,我们也能够想象到孩子们不用刻意学习,也知道怎么对手机上瘾,因为他们见得太多了。
在《健康思维健康饮食》中作者提出,养成一个习惯需要63天,这63天是怎么来的呢?想必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培养习惯的周期还停留在21天吧,本书的作者表示前21天塑造的行为是有意识地使这个行为进入短期记忆,而之后的42天会令短期记忆形成长期记忆,因此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足足的63天。
试想一下,一个减肥成功的人,需要保持健康的饮食及运动习惯长达两个月之久才有可能改掉之前暴饮暴食或是高糖、高盐、高热量的饮食习惯及从不运动的习惯。
也就是说,有意识的行为要逐渐变成无意识触发的行为,才是养成习惯的先决条件。就好像吃饭喝水一样,这些习惯行为的每一次触发都是在无意识下进行的。相反如果你每天都希望自己有意识地做些什么,这说明这些事情还没有成为习惯。
通过这一点,我们也能够看出任何改变都不容易,对教育方式的改变也取决于你是否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看到孩子的行为不端,从不进行自我反思,反倒是一味斥责孩子,让小小年纪的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反思。
这也是逻辑上的谬误,父母们做不到的事情,是没办法通过暴力让孩子做到的。你强迫孩子对一些事物感兴趣、充满好奇心及求知欲,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孩子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在父母面前越来越小心谨慎,把父母无法接受自己的那一面暂时掩藏起来。这时孩子在父母面前就会彻底成为他们口中的“乖”孩子,而真实的自己只能在父母离场时才会表露出来。
今天我们能够看到那些在外人面前看起来很棒、很优秀、很懂事、很完美的成年人多半都有着一些共性,那就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都学会了怎样让他人(父母)开心。
由于这些人在童年时期无法在父母面前展现真实的自己,导致他们长期抑制自己的真实情绪、情感及反应。这使他们逐渐学会透过他人的评价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准确地说,就是过度在意他人评价。
我们可以用正确的逻辑来分析一下这种现象,父母如果过度在意他人评价,势必就会为了保全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而去想方设法打造一个完美小孩。
同时这个不明缘由的孩子也会接收到父母所传递给他的信号,因此他也会懂得如何在父母面前呈现一个完美的状态,渐渐地他就会深得父母的教化,既不想做和父母完全一样的人,又无法摆脱被父母教养时留下的印记。
给孩子、也给自己一些耐心去做出调整和改变,作为父母,你的行为发生了实质的变化,才有资本和底气教育出一个不叛逆的孩子。
言传身教才是最值得推崇的教养方式,如果你无法长期成为孩子的榜样,那么他就会去别处寻找他的模仿对象;
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像你一样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那么就请你把掌控的方向调整到自己的生活上,而不是去全方位束缚或掌控孩子的成长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