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行业故事

新闻冏途——波折的实习面试

2017-08-03  本文已影响0人  冏冏Jormy

炎热的七八月,都在北京城里奔波,在媒体参加实习生的面试。等待结果的这段时间写下这些文字,希望与同样找媒体实习的战友们共勉。

先介绍下冏的基本情况:本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跨考新闻与传播,2018届硕士毕业生,学校非211,17年下半年要求实习六个月。特长英语,没事兼职个翻译,爱好读书摄影旅行,在美利坚和俄罗斯都浪过,实习误打误撞地进过中国日报社和南都周刊,做过采编和微信运营,跟过下乡支教,也采过驻华大使。认识部分大神,自己依然是无名小卒一个。

春季就开始关注一些媒体实习生招聘信息,每天刷招聘网站,挑选中意的一家一家的投简历。可能是我能力水平实在配不上所投的这些高大上的媒体,某浪、某易、某讯都高冷地用沉默表示拒绝,最心仪的路透社一直没有回复任何消息。只有美国商会一位先生很好心的回复邮件,说如果通过会尽快安排面试,西班牙一家电视台的女士回复说工作时间太短不合适。无论如何,还是十分感激这些认真回邮件的前辈,因为绝大多数情况,简历、自荐信和实习作品发出去之后都成肉包子打狗。

整个焦急而迷茫的6月7月,等待得简直都抑郁了。

突然想起寒假实习期间曾经接到一个电话,对方通知过去面试,但是因为是已经找到实习就没有去,不过保存了那个座机电话。于是今年暑假我怀着侥幸的心理拨通了那个座机号。按要求把简历作品发到邮箱后,冏收到电话通知,来央视网面试。

就像久旱逢甘霖,准备回家等结果的我连续接到了一个又一个面试通知。

目前总共连续参加了四次面试。接下来简单介绍(吐槽)一下面试冏历,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第一场面试就是上面提到的央视网(CCTV.com),岗位是海棠学院的培训实习生,央视是广电总局制定的全国媒体的两个培训基地之一,也承担和国外媒体交流任务,所以海棠学院要负责安排媒体专家来讲解传媒经营和业务。虽然不是学人力资源出身,但是可以全程参加媒体培训,这是我最看重的地方:可以听大咖讲课,还不用交学费,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不去?!所以即使不对口,我也对面试的老师表示出了极大的意愿。

央视网的办公区大门

这几次面试都有的内容就是:自我介绍,之前在媒体的实习工作内容,以及自己对新媒体运营的观点。

第二场面试是央广网,之前招聘通知里提到了经济学专业优先,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的我就大着胆子投了(其实西方经济学那些基础早就还给老师了),结果去了之后才知道经济频道的交易俱乐部在新媒体招运营,主要用户是股民,这种专业知识很强的,编辑得懂内容呀。俗说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对于财经两眼一抹黑的我只能如实说出自己情况,灰头土脸离开了。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媒体大厦的大厅 央广网实习生招聘通知

第三家面试的是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说实话,在互联网监管从来不手软的中国,外国媒体的处境是越来越难混,看看《纽约时报》和BBC在中国的情况就知道了。而一百多年的老报《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能在中国扎根这么多年依然坚挺,可以说非常厉害了。我面试的岗位是微信公众号FT每日英语的微信编辑,主要是从金融时报上摘选一些英语新闻,整合给英语学习者。可以说很好地结合了很喜欢的英语和新闻两个方面。这和去年暑假在China Daily的工作内容很相似,虽然对于新闻采编能力并没有多么大的提高,但翻译和微信运营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是非常有挑战性、非常吸引人的。

面试之后是笔试,给了几段文字,让翻译成中文,冏面对里面的法语la vie en rose一脸懵逼,百度了一下才知道著名歌曲《玫瑰人生》,孤陋寡闻村姑的音乐修养很让人着急呀。

工作是以笔译为主,并没有看我口语,但是办公楼里来来往往的美国同事还是让我神经和耳朵不由得紧张。

第四家面试的是新华社的瞭望智库。先面试,除去基本自我介绍加实习经历外,还问我有没有智库专家的资源,正好我寒假实习的媒体和观察者网类似,老板认识一大票的智库学者,我就回答“间接可以接触到,以后采访或约稿都可以试试”。面试老师对这个回答似乎还比较满意。

接下来是笔试。最常看的微信公众号是哪些,最喜欢的文章是哪篇,从传统媒体标题改编成适合新媒体标题,以及为智库进行选题策划,最后一题居然问最近读过的三本书。这种正经的媒体吧,风格太严肃了没多少人喜欢看,太欢脱了又不成样子,有失“国家通讯社”,的范儿,起标题让冏头疼了好久,导致有道题没答完。

新华社瞭望智库的实习生招聘 新华社瞭望智库的门口

除了FT以外,均无实习工资,无转正机会。回家等通知。冏想着同班同学们在某日头条那不错的的工资和福利房补,一边点头一边心里默默流泪。

回家一个星期,除了新华社瞭望智库通知可以去上班以外,没有接到任何一家通知。一般来说面试十天之后还没有任何消息,就几乎等于是面试不成功。我最心仪的央视网,就这么不要我了吗?我不甘心!于是又给HR发短信,HR的邮箱是姓名拼音,中文名该怎么称呼呢?我在LinkedIn上面输入姓名拼音,搜到了他的中文名字和职业履历。于是发短信:

慈经理您好,我是上周二面试的实习生齐琛冏,现向您询问面试结果,目前已在北京租房(其实并没有),随时可以到岗。是否通过面试,期待您的告知,以便接下来的安排。祝您工作顺利!

HR很快回过电话来:“我已经把你简历转到央视影音部门啦,他们没联系你吗?我再催一下。”于是几通电话之后,我又踏进了央视网的大门,开始重新面试。

这次面试在央视网大楼的咖啡厅,特别娇小亲和的老师为我端来一杯饮料,说不要紧张,就随便聊聊。

这位老师属于市场推广部,也就是对央视影音客户端的市场推广渠道,活动策划执行等等。她主要问了一下问题:

大学期间你印象最深刻的经历是什么?

在亚洲开发银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两个在线实习的具体内容,组织、策划和执行过程。

你最希望在具体哪个方向实习?将来的职业领域是什么?

我回忆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勇敢的选择了去美国打工旅行,这在当时一个农村女孩心里简直是不可实现的事情。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们,和一时适应不过来的语言,作为"老外"的我还要马上工作,那几个月的经历是确实对于适应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都是很大的提高。现在回头想想特别感激那个选择,也意识到了世界是多么丰富和多元,心胸和视野都慢慢开阔了起来。

其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世界语言地图项目,主要为了保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种语言和方言。我们团队策划出的方案是举行多语言学习大赛,在一定时间内学会某个程度的某种外语,结合该国的文化,进行沟通、演讲或展示,获胜者颁发证书勋章,或者是更多的学习机会。我们也因为这个策划获得了优秀志愿者,现在比赛已经启动,看来主办方是采取了我们的方案,获胜者将去法国巴黎参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其实这是我闲着没事儿在"清帆远航"上找到并报名的,只作为业余生活一个充实和锻炼,并没有完全涉及新闻专业。

我希望实习和将来就业的方向都是新闻采编业务。

老师介绍道,市场推广部主要负责央视影音客户端App在各个市场的上架、发布软文以及配合活动的策划执行等,恐怕和我的实习期待不符合。

我赶紧说,不是,是我的能力和水平并不能胜任市场推广这一个岗位。

正当我准备道谢离开,老师突然说:"我可以帮你问一下其他部门招不招实习生?"

于是她打电话给媒体事业部的负责人,后者很快就来了。

这位老师看了我往期实习作品,更多的是询问具体的新闻采编:

当时采访大使话题集中在哪个领域?

最近关注哪些新闻?就一个热点如何来组织报道,并起个标题。

有没有能力把一些严肃正经的新闻改编得轻松幽默?

等等等等。

前后共聊了将近两个小时,然后说让回去等HR通知。

忐忑地走出央视网的大门,收到了新华社瞭望智库那边的消息:“通知一个星期了,你能来上班吗?请尽快。”  心里那叫一个纠结啊,刚刚的面试不一定有戏,可别拖着到最后连同意上班的单位都不要我了。

考虑之后还是回复:“这今天有事,明天一定给您回复。”

第二天,央视网的老师打来电话:“你通过面试 了,人事那边的手续正在走流程,明天没事的话,就先来上班吧!”

我长出一口气,短信告知瞭望智库的老师,抱歉不能来实习。多日以来奔走面试和等待通知的紧张终于缓下来了。

实习生的面试比正式招聘的入职面试流程简单很多,但是这并不代表门槛就低。面试的这四家媒体没有一个当场给予肯定,更多的是再无音讯。初步体会到了求职的艰难。学历已经不是我们能决定和改变的了,确实应该提高各种新闻业务能力,并且拿出更有说服力的作品来说话。

实习寻寻觅觅,尘埃落定在央视网的新闻报道中心。国字号央媒的帽子,给冏带来的是虚荣,更多的是压力。实习第一周就经历了采访外宾、选题被毙等事情。我将在下篇《新闻冏途》中继续跟你吐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