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悲哀,叫做不得不去评职称
在朋友圈,看到某地参加职称答辩的现场视频:一位老师,被家人轮椅推着去参加讲课答辩。随即打电话向一位今年参加答辩的朋友求证。朋友说,这位老师被家人送到一楼后,因家人不能上楼,这位老师攀着栏杆慢慢走上四楼,大约用了一个小时,抽完签,又挪着去三楼答辩讲课。
除此之外,现场还有一位腰间挂着尿袋的女老师,应该是刚从医院里出来。
对于这两位老师,我不知道最后的评审结果如何,应该没事儿,对于这样的老师,评委老师也会于心不忍,不会难为他。可是,一整天,那个老师坐着轮椅的身影,在我眼前始终挥之不去。
我很担忧,假如,那个老师坐轮椅的老师,因没有搀扶中途摔倒怎么办?假如那个挂着尿袋的老师突然出现意外怎么办?这些都不是励志的故事,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悲哀和心痛。
我反对老师们把职评作为职业规划的唯一目标,或者是终极目标。可是,除此之外,老师还有别的出路吗?
参加过职评的老师,都在说,不再评职称了,太煎熬了。也许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没有几年,曾经信誓旦旦不再评职称的,就又开始准备讲课,做课题了。
有通知显示,要发取暖补助了,是按照职称高低来发放的,高级教师两千多元,一级教师一千多,有老师戏称,冬天来了,高级老师靠暖气取暖,一级教师买个羽绒棉袄取暖,二级老师只能抱个暖手宝了。由于有了这些差别,教师就有了职评的动力。
于是,只有校内、镇区内出线,才能参加正式的职称评审,教师们开始证书积累竞赛,教语文的讲科学课,做科学课题研究,教数学的研究道德与法治,为了自己的这个雪球足够大,部分老师不遗余力,为此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累吗?这是肯定的。这就是教育中的内卷。
提高教师的待遇,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和途径呢?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打出了60万年薪招聘教师,我为之一振,如果真的如此,我们还去研究什么毫无用处的课题干什么,还在干哪些与自己学科专业都不沾边的活动干什么?把业务练习精,把课备好上好就行了。
这让我想起了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要过一条河,老牛告诉他,河很浅,你随便过;小松鼠告诉他,河太深了,有同伴淹死,你千万别过。请问小马过还是不过?所以我想告诉大家,职称就是一条河,评还是不评,不取决于河什么样,而取决于你是谁。你要是小马,你就勇敢地过,你适合;如果你是小松鼠,你就别过,你不适合。小马不能因为小松鼠的建议,就不考虑过河,小松鼠也不能因为小马过去了,自己也要过去,这叫“因人而异”。
人生就是一条河,各有各的过法,各有各的方向。小马过河之前要是听信了松鼠的建议,那一辈子也就过不了河。年轻人就是要有朝气,勇于探索,勇于尝试,不要动不动就给自己先套一个框框在那里。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方向,要倾听他人意见,但是更要实现自我。
为了生存而从事的叫职业,为了发展和自我实现而做的叫事业。要有职业,才能安身立命活下去;但是要有事业,才能活得精彩,无愧此生。干职业要尽责,干事业要尽兴。如果你是小马,就不要在乎小松鼠的劝解,应该勇敢地过河去!当然如果你是小松鼠,就应该留在大森林里快乐地生活,不要太介意过不过河的事。正所谓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真的,全身心投入教育原本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可是每一次工资调标,依据都是职称的高低,着实令人不爽。
然而,不评职称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同样过的逍遥自在。如果把职称当作一种枷锁,建议您还是果断抛弃,可能您会更加安心。拖着病体,还念念不忘职评,只能说是教育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