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说你们当地婚礼的习俗

我待在老家的时间不长,所以对家里的一些事情并不是很清楚。尤其是涉及到这种婚嫁习俗的,我更是不清楚。
广西历来是有节日比较多,然后重视的礼节也比较多。所以广西人虽然在外省人眼里是比较贫穷的,但是我们对吃确实有讲究,也是舍得的。就比如嫁娶来说吧,跟古代的嫁娶流程大部分相似。
今天是我报日,也就是男方送日子单过来我家。一开始我以为只是男方送来一些物品,然后双方简简单单地换一下帖子,然后一起吃个饭就了事。结果我打开摄像头看的时候,好家伙,就像在办小型的习酒,整个院子里面挤满了人和车辆,还有办喜酒的棚。因为这时候我爸妈是最忙的,就没去打扰他们。
晚上打电话给老爸聊了40多分钟,基本上是关于今天送日子单的事情。本来预计只有三桌人,结果来了八桌。但是因为出预算人数太多,所以就挤了7桌凑合着吃,每桌13个菜。我就好奇的问我爸,为什么一个简单的报日搞得这么隆重,大半个村的人都来了。
我爸就说这就是本地的一些习惯,一是礼尚往来,二是讲究热闹。同一个村里的,谁家有点事基本上都会到场,男的掌厨,女的负责洗碗洗菜等。所谓干活的多,吃饭的也多。然后我爸还说了一些关于双方换帖的一些流程和一些细节。我才知道,原来结婚是这么讲究的。尤其是那些礼节,那些专业的叫法我真的是记都记不住。
我当初提议双方不办酒就简单拿个证就行了,就是害怕太麻烦。结果双方家长都不同意,不但要办,而且要大办。从当初的纳吉到今天的报日,再到结婚前一天的来历礼,一次比一次隆重,来的人也一次比一次多。听老爸说来礼那天至少有20桌人,基本上是帮忙的。是准备大婚那天的一些酒席的菜品碗筷桌椅之类,这一天基本上是全村人到来。
我问老爸闲餐要这么多桌了,那正餐不得几十桌?结果老爸说他预计了40桌,另外多准备了两桌。这几天就在准备酒席的菜单,然后接下来就是采购了。老爸说嫁女儿还简单一点,只需要两天,如果是娶进门的话,礼节更繁琐,而且那得三天流水席,而且比嫁女儿讲究的更多。
我记得哥哥们结婚的时候确实也很热闹,但是也很累。我尤其记得那时候我是通宵守扣肉,因为那时候家里还没有建围墙,村里养了好多狗,那些做好的半成品扣肉就一桌一桌的堆在院子里。为了防止有狗来偷吃,只能派人守夜。虽然是10多年前的事情了,但是我的记忆依然深刻。
言归正传,其实这些大概结婚的流程我是知道,但是没有这么详细就像报日,我也只以为是简单的吃个饭炒几个菜而已。结果这些都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这非大婚日子里的酒席叫闲席。是不需要随礼的,一日三餐村的人都过来吃。
说到随礼,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地方动不动上千上万。我们这边同过村的或者一般关系的基本上都是随200,比较亲近的才会随500,直系的话关系又比较好的可能就会稍微多一点,但是也不会太多。可却是一家人都会过来吃饭,可能一桌人都是自家的。
这很正常,比如有时候村里有人办酒,我们家就是一家人去。所以办酒在我们当地来说从来不会说有挣钱的,而且我们也不在乎挣还是亏,重要的还是图个热闹。所以我们也不喜欢去酒店办酒,就是图个热闹和痛快。因为在酒店总得有时间限制吧,不但贵而且做得也不如自己人做的好吃。
当初他们坚持要办酒的时候我就建议,在市里的酒店简单办几桌就行了。因为我不想大家太累,结婚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可双方家长当然又不同意,最后关于婚礼酒席的事情,我再也不过问,因为我发现我没有发言权,都是家长们说了算。
我私下问过老妈,为什么一定要坚持摆酒还是自己做。
老妈说我读书读傻了。你家嫁女儿不希望他风风光光的出嫁?难道灰溜溜的别人都不知道你嫁人了。再有一辈子就一次,在家摆酒虽然累,可仪式感更强。出门得拜别父母、亲人,还得去祠堂跪谢祖宗。去酒店虽然省事,但是却少了许多人情味的东西。在家摆酒还图个开心和热闹,这些在酒店是感受不到的。
好吧,是我肤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