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爱好者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47

2020-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雲十五

上一節課講到:“曆選前聖之書,所以提挈綱維,開示蘊奧,未有若是之明且盡者也。”什麼是提挈綱維?什麼是開示蘊奧?最高的那個理很深,通過這樣一開示,讓人很明,其它的篇沒有像《中庸》這個樣,這裏也說明了宋儒為什麼把《大學》和《中庸》兩篇從《禮記》裏邊拿出,單列與《孟子》和《論語》合為四書,為什麼這樣做?到這裏為止都是講的子思憂後世道學不傳,然後寫《中庸》,寫《中庸》和堯傳舜、舜傳禹的心法完全相合,然後又說明一千多年之後體會,是這樣完全地一致,又是這樣能夠提挈綱領、開示蘊奧,這都是對《中庸》的議論。

“自是而又再傳以得孟氏”,前面相當於說的子思,以及子思作的《中庸》。子思只是作了《中庸》,本來像“允執厥中”,一代就增加了四句,再經過這麼多年,子思就把它變成一篇,即使變成一篇,也很少有人能體會到,能體會到的是少數,所以你看後邊“自是而又再傳以得孟氏”,能體會到的數孟子。

“為能推明是書,以承先聖之統”,子思往下傳就得孟子一個人,孟子能夠“為能推明是書,以承先聖之統”,意思就是說,得一個孟子能講明這個書,成先王道統的人,別的就沒見。這也是宋儒為什麼把《孟子》書列為四書,在宋儒之前,學儒的人也讀《孟子》,但就像散書、一般的書那樣來讀,到宋儒時重視《孟子》。

我在講《孟子》的時候給大家講過,我們現在學的理路,我講學,儘管沒有講《中庸》,我前面講的,一切都貫穿《中庸》的思想,貫穿學習的心法,我能這樣講,依照的是宋儒的注,朱子的注,朱子的注這樣貫通之後才傳下來的,才有我們現在體會的儒學。如果沒有宋儒,講學也不會這樣講。那是怎麼講?比方說講禮,禮儀就是文物制度、禮儀程式,就講這些。漢唐那個時候都是這樣講經,和我們現在的學習方式不一樣。我們現在的學習方式就是從宋儒傳下來的,我學的就是這一個理路,一套系統。

“及其沒而遂失其傳焉”,孟子去世之後,這個道統,這個心法就沒有再傳,後邊就沒有人體會這一點了。剛才我講的漢唐都不是這個路了,這也是我在祭文上講的“顏曾道學”,顏曾所傳的就是道學,就是這個道統,“思孟真傳”,子思和孟子他們得到這個道統的真傳,其餘的我們沒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