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让我明白了什么
我这个人比较后知后觉,今年才偶然发现的简书,基于对读书写作的爱好注册了个号,打算把写作变成自己的副业。
刚注册的前几天还好,不管多晚都坚持每天更新,有时候是绞尽脑汁想话题和素材。但坚持没几天,就由于各种理由更新速度变缓,然后很久不更,再然后带着满满的愧疚勉强写一篇。心理感受除了被专题收录和阅读量的增加而欣喜之外,更多的是心塞。
我开始反思我的心塞,不外乎几个原因:
1、知识储备少
一开始写的时候思路很快,是因为那是自己很久积累下来的。当那些仅存的、少量的属于自己的观点、知识被用尽的时候,再想思如泉涌、下笔有神就很难了。
2、找不到话题
有时脑袋里会一瞬间冒出想法或感受,如果很快坐下来写,还有话题可以聊。真正空出一段时间用来写作的话,苦思冥想都找不到话题。即使瞄准一个话题也难以展开。
3、没有自己系统的观点
面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和社会热点话题,常有想表达、但写不出来或写下来又觉得超垃圾的观点。有时把自己憋够呛,一翻某些大的公众号或简书大咖的文章,直拍大腿啊!!!这不就是我想说的么!
4、目标任务没实现的失落
明明规定了要日更,要有质量、阅读量飙升的文章,却迟迟不能更新,感觉总有事情没做完,却不知道该怎么做。这实在是一种痛苦。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处于写不出来的痛苦和不断寻找原因的道路上,后来我干脆放弃了之前的任务,写不出来说明水平不够,对自己的要求也降低了。稍稍平静了之后,我开始看简书签约作者的文章,还加了不少签约作者推荐的公号,随时浏览大咖们的文章。虽然他们每个人的写作风格、文体等都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习惯:不停读书!读书!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感悟到这里突然就不痛苦了,也不迷惑了。自身阅读量不够,再多的技巧都无用武之地。况且我还没那么多技巧。只凭一腔写作热情+给自己贴上个码字青年的标签,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文章是“读”出来的,是“看”出来的,是“想”出来的。
大学可以毕业,但读书永远没有毕业时。李筱懿是中文系的科班,工作也一直与文字相关,属于随口就能弄出一篇文章来的那种。从她的书来看,还是不停给自己充电的。冯唐那种弃医从文的,从小就通读各类文学作品,才能自信的转行,却也没见他只输出不输入。当然这些都是作家级的,我们这种业余的十八线以下码字员是比不了的,也正是因为这些我们比不了的人都还在不停输入,你不读书就想写书?别闹了,读书不能停,不能停!
写作的时候是安静的,但平时生活中眼睛不能闲着。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刚刚读完村上春树的《我是职业小说家》,村上先生的“抽屉”里存着无数的素材,写小说时可根据需要随时取用。生活中的人、事、物都需要我们留心观察,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真实、不矫情。
读书和观察都是为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写作风格服务的。“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独立思考才能对事物保持客观的态度,作出冷静理性的分析。在学习知识和吸取他人经验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形成自己系统性的观点,然后进行知识迭代,再次提高自己。
我更文少,但我收获大。
虽然没更几篇文章,但是注册简书以来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看到了新的更广阔的世界和更多的牛人,买了很多书,更重要的是真正读了不少,读书的速度和阅读内容的广度也在逐渐增加(另外觉得kindle挺好用),这不仅仅是为写作做了积累,更打破了之前看待事物的固有思维,想法更多元,视野更宽广了。
读、看、想,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带着兴趣和自律坚持读,不断想,多沟通多交流,写作不是目的,写作的过程赋予了生命更深的意义,让头脑更充实,生活也随之轻松。因为你的修养、格局都提高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会更游刃有余,面对无力之事也会淡然很多。
这就是我注册简书以来一些感悟和行动,虽然我依旧是十八线以下码字菜鸟一只,但我喜欢这个让自己变更好的过程。也会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on the way。
欢迎吐槽,欢迎批评指正,也求高手指点迷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