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笔记闯书海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
上月的“世界读书日”话题刚刚落下帷幕,几大书展又即将扎堆你方唱罢我登场。读书的话题变得空前流行起来,当很多人想着一年多读几本书的同时,另一拨人则竭力宣传了另外一种理念:与其走马观花地读10本书,不如读通一本。什么是读通一本书?这个问题难免太过智者见智,而摒弃单纯对数量的迷恋,关注读书的效果,亦非无稽之谈。而作为一个爱书之人,质量与数量,自然想鱼与熊掌兼得,即使无法读通,多有效阅读几本书,对我们而言终有益。
什么是有效阅读一本书?日本笔记学专家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给出了简单的评判标准,读完书,问自己几个问题: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如果这些问题都能游刃有余,轻松作答,大约可以算的上“读完每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
如何做到有效阅读?奥野宣之的答案更为简洁明了:拥有一本读书笔记。
只要一本笔记本,便可以“集大成”地畅游书海。就像随身携带的尚方宝剑,读书笔记本可以让我们沉着应对“选书、购书、读书、活用”各个有效读书环节,听来更像神话。但读完《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倒是笃定了这并不是梦。
为什么只要一本笔记本?
首先是因为便于携带与寻找信息,同时是因为自由而容易坚持。在笔记本中可以自由书写任何内容,按时间书写,记录读书日期,也可以灵活地进行速记与略记,还可以粘贴,不用担心是否工整,随时随地记录与利用才是关键。
如何使用笔记本?
在选书与购书环节,可以利用读书笔记本的书单功能。老师亲友的推荐、报刊杂志上的书评推荐都能加入书单之中。在网络与电脑渗透生活的情状下,我们更习惯于通过复制黏贴的方式迅速建立一个电子书单。或许是因为简洁的程度,加入一本书的轻而易举,让电子书单愈来愈长,最后求全的心理作祟,仍然不知道该先读哪本书。而通过书写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的手工书单,因为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可以更为精炼。而在买书时带上自己的书单,可以更为目标明确,效率爆棚。
在读书环节,笔记本的作用更加凸显。“不动笔墨不读书”,摘抄与感想的记录,可以让我们主动在书中寻找“打动人心”的内容,让读书留下痕迹。奥野宣之在书中所着重介绍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经过实践,十分实用:在书写读书笔记时,需要注意记录三项信息——阅读日期、书名、作者名,以开宗明义;更为重要的是,在笔记中区分摘抄与评论,用圆圈符号引领书中对自己重要内容的摘抄,而用五角星符号引领自己对这篇文字的感想。时间久了,即使不打开书,笔记上的内容一目了然。
笔记举例在活用环节,读书笔记则成为了思想输出的捷径。如果想要简单回顾书中的内容,重读读书笔记显然更有效率,而读书笔记上所记录的内容,皆成为了思考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素材,才有可能灵活应用。而不经记录的思考与灵感,则稍纵即逝。
读书笔记是对抗遗忘与浮躁的思想利器,更接近读书的传统。当然,学会方法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不断实践,不断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笔记有门写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