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在线练习⑥
一、单项选择题
1、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莱格
B.阿德勒
C.麦迪?
D.弗洛依德
2、神经活动过程强、均衡、灵活属于( )气质类型。
A.多血质
B.胆汗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3、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 )。
A.非正式群体
B.正式群体
C.小群体
D.参照群体
4、行为测量的有效性,既反映某种行为特征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被称为测量的( )。
A.常模
B.信度?
C.效度
D.变量
5、提出认知的失调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菲斯廷格
B.海德??
C.墨菲
D.布鲁纳
6、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 )。
A.增加自己的投入
B.减少自己的投入
C.努力增加B的报酬
D.使B减少投入
7、“途径——目标”理论是( )提出的。
A.费德勒
B.豪斯
C.布莱克
D.耶顿
8、根据弗洛姆的期望理论,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
A.E高?V高=M高
B.E中?V中=M中
C.E低?V低=M低
D.E零?V高=M中
9、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10、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多的群体属于( )。
A.人际群体
B.团队集体
C.无序群体
D.任务群体
二、多项选择题
11、组织的共同特征有( )。
A.目标
B.资源
C.结构
D.互动
12、当知觉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就叫做( )。
A.晕轮效应
B.刻板印象
C.投射
D.首因效应
13、按何种心理机制占优势来划分,可把性格分为:( )
A.理智型
B.内倾型
C.情绪型
D.意志型
E.中间型
14、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列因素中属于激励因素的有( )
A.工作本身的特点
B.责任感
C.提升和发展
D.工作的物理条件
E.上司的赏识
15、组织文化的精神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经营哲学
B.组织精神
C.组织风气
D.组织目标
E.组织道德
16、领导是指引和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A.个人
B.群体
C.组织
D.组织机构
E.组织系统
17、当出现认知不协调时,认知主体消除不协调的方法有:( )
A.改变行为
B.改变态度
C.引进新的知元素
D.不予理采
E.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18、一个人在组织内的职业生涯变动,一般是向:( )
A.纵向变动
B.横向变动
C.核心变动
D.水平变动
E.外围变动
19、组织设计的新形式有( )
A.职能结构
B.事业部结构
C.团队结构
D.模块结构
E.虚拟组织
20、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 )
A.调查反馈
B.群体建议
C.咨询活动
D.激励
三、判断题
21、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就会提高,这种现象叫做协同效应。( )
正确
错误
22、一般认为,小群体执行一般任务最有效。
正确
错误
23、相似与互补都是人际吸引的原因。
正确
错误
24、圆式沟通是一种典型的非正式沟通网络形式。( )
正确
错误
25、在组织中实施激励主要就是贯彻奖励措施。
正确
错误
五、填空题
26、( )又称成长理论。
ERG理论
27、( )来自下级追求满足的欲望。
奖惩权
28、( )是由赫兹伯格提出的。
双因素理论
29、( )是制造业流水作业生产线上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泰罗的工作设计方法
30、( )一般决定了组织的纵向结构。
管理层次
五、名词解释
31、个性
是指一个人整个特有的、经常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32、动机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33、挫折理论
挫折理论研究行为和目标之间的行为变化的规律,也叫做需要的不满足理论。
它是运用心理学的概念,研究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也就是受到挫折时,人的心理状态及其行为。
34、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5年提出,侧重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该理论指出:职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其相对报酬的影响。
35、强化理论
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在对人们的动机强化机能进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又称行为改造理论。将心理学的 学习和条件反应原理应用与影响人们激励和绩效的过程,认为人民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与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只要创造和改变外部的操作条件,人的行动就会随之改变。
六、问答题
36、简述人际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对组织管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凝聚力的基础;
(2)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
(3)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37、组织行为学有何特点?
①边缘性、综合性。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
②两重性。组织行为学又是一门具有两重性的学科。这种两重性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多学科性;二是来自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人”本身的两重性;三是来自管理的两重性。
③实用性。组织行为学在研究和掌握了组织中人的规律性后,还要进一步研究评价和分析人的行为的方法,掌握保持积极行为、改变消极行为的技术。目的是紧密联系组织管理者的工作实际,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改善组织的工作绩效。所以说它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