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深度的教学

2022-12-25  本文已影响0人  摸摸头开心点

    做有深度的教学,首要条件是得教师有深度,有深度才能一针见血、才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才能“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才能做到有深度的教学。

    但是教师如何变得有深度呢?答案或许是且教且学习,深研课程内涵、读透学科本质。教师有深度后又该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有深度呢?策略一:大概念——整体化教学策略。知识的整体化相对于知识的分散化,整体意味着:联系,联系强调的是关联而非孤立;组织,组织强调的是建构而非复制;整合,整合强调的是化学反应而非物理反应。策略二:问题——情境化教学策略。好的情境意味着课堂是联系实际的,知识是生动的,通过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形成学科思维,更是教学最主要的目的。策略三:活动——探究式教学策略。古人早就总结出:“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须躬行”,自然科学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所以甚至可以说学科活动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学科活动包含“提出猜想与假设”和“实验设计与验证”,猜想与假设反应了学生应用前知推测未知的能力,而实验设计与验证不仅能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批判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

2022.12.26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