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断更,无数次纠结
一天,两天……五天过去了,
又是一个周未。
一个孩子说,我要回乡下奶奶家
――小布丁(仓鼠)该想我了,我要为它做点吃的。
大女儿的“小布丁”乖吧另一个孩子说,我要留在街上,等那些画画(写生)的哥哥姐姐们来,我要跟他们学画画,将来当个画家。
小女儿搜的“乖乖兔”本以为周末可以睡个安稳觉了,结果婆婆很早就打电话过来问,这个星期回来吗?树上的柑橘早该摘了,我一个人忙不过来。
奶奶,我一会儿回去帮你哈,我的小仓仓瘦了吗?
还未等到我解释,女儿早就迫不及待地答应了,电话那头老人开心地笑着。
我的心顿时像花儿一样蔫了――这个星期的计划又泡汤了,包括写作。
一周(周一至周五)里,两个孩子每天要被督促着去学校读书:早上6:30闹钟一响,俩孩子都正睡得香,我就不得不起床准备早餐了。7:00之前我边忙碌边喊她们起床,一遍遍喊叫无效时就开音乐把她们叫醒。晚上还要陪她们写作业到很晚,即使大脑早已不听使唤,还要机械地运转。
说起来在家专门陪孩子很轻松,其实比在外工作还累。尤其属于自己的时间就更少了。
每天打开手机,首看的必是孩子的班级微信群或QQ群,生怕老师有什么通知没看到,孩子放学回来要发飙。
一次,由于我的失误,没及时看老师的信息,结果女儿和我大吵:就知道看《简书》,你回来干嘛来了?
晚上,女儿不开心地在写日记,我也觉得很委屈,恨不得马上把《简书》删了。
想想半年多来在《简书》收获的点点滴滴,我又莫名其妙地被感动着。
不管怎么说,我一步步地成长着,是这个平台带给我的,还有一些关注我的人。
有时想怪罪,只能怪自己没把时间支配好。
当初,女儿问我,妈妈你为什么要看《简书》?为什么要写文章?他们给发工资吗?
我很认真对她说,这是妈妈喜欢做的事情,也是曾经的梦想,你会支持我吗?
每个人都应该有他(她)的梦想,要不然活着多没意思呀!妈妈,我支持你,就像你支持我做喜欢的事情一样。
至此之后,女儿再也没有反对过我在《简书》。
今年中秋节之前,我写了一篇《月圆中秋际,一家团圆的现代家庭有几许》,发在女儿的班级群里,班主任给了我大赞,班里的同学都过来围观,女儿脸上也增色不少。
原以为白天孩子读书走了,清净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了。
谁诚想,人世间繁杂事情竟如此之多:今天东家孩子满月,明天西家老母七十大寿,后天某某结婚……反正有的是应酬。
本来日子过得就紧巴,每天孩子上学一走,我在家里的个人战斗就开始了:买菜,洗衣,做饭,孩子学校要搞什么活动,还要为她筹备。
我深深体会了,人活在世上的身不由己,也不可能仅仅为自己而活。
有一段时间,婆婆身体不好,我每天都要陪她去医院。我放下了手中一切自己想干的事,专心陪她,就是为了让她心里踏实――几年来,她一直帮我带孩子,很辛苦。
这个月一直断更,我很纠结――要不要坚持写下去。
一个孩子要参加绘画班,另一个要参加市里的辩论赛(已通过初试、复试,还要进行三场决赛。)
每天除了早晚接她们,我心里都莫名地紧张,看书,写作都不在状态。
本打算这个月再写出一篇较长的小说来,大概两三万字吧,提纲和目录都写好了,但迟迟不敢发,总觉得没过自己心里那一关,怕对不起读者。
还有几篇,都是写了一半,暂放在“私密空间”,因为状态不佳,不想做违心的事。
今天终于把想说的话和纠结的事都抖了出来,觉得心里好多了。幸亏有《简书》这个可以吐槽的地方,否则我到那里诉苦去?
《简书》呆久了,感觉就像一块故地,每一次来就像回娘家一样,尤其受到委屈时。
一个女人不能没有娘家,一个人心里也不能没了根,否则就找不到生活的方向。
相信在《简书》的朋友,都能收获自己想要的,路越走越远,步伐越走越坚定。
人生苦短,文学路遥。愿你我同行,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