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苍苍世间,唯有适于己,方为最好。—《包法利夫人》书评

2018-03-28  本文已影响253人  秋_4c28
苍苍世间,唯有适于己,方为最好。—《包法利夫人》书评

1

前段时间冯小刚新片《我不是潘金莲》英语翻译成“I Am Not Madame Bovary”,即“我不是包法利夫人”。个人略觉不妥,毕竟潘金莲与包法利夫人两人还是相差甚远的。各位读完《包法利夫人》后可以比较一下。

《包法利夫人》作者是法国作家福楼拜,一个被法国人视为天才的人。他生长在一个富裕而幸福的家庭,却因为从小疾病缠身,悲观厌世。

福楼拜创作包法利夫人时,有一天,伏桌痛哭以致昏厥倒地。问他碰上了什么伤心事,他哽咽着说:“包法利夫人死了!”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明白一篇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要想感动读者,就要给它注入能触动自己的灵魂。

2

故事的主角是包法利夫人,但是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包法利。他带着一顶寒碜、难看的帽子,显示他拮据的生活。他毕业后学医,开了个诊疗所。

为了让他的处境好一些,包法利老太太使出计谋,帮他娶了个又老又丑的,但有钱的寡妇。寡妇整天管束他、监视他,让他觉得没有自由。

不久,寡妇死了,包法利很快适应了一个人自由的生活。因为不再受管束,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愉快。

包法利在行医过程中,认识了农户的女儿爱玛,爱上并成功地娶她为妻—即本书的女主角包法利夫人。

爱玛在修道院长大,受过“好教育”,会跳舞,懂地理,会画画,能刺绣,喜欢看书,还能弹一手钢琴。

但爱玛长期处于平静的环境之中,反而滋长了一种对不平静的事物的向往。她的性格与其说是艺术性的,毋宁说是多愁善感型的。她寻求的不是风景,而是感情的刺激。

结婚以后,艾玛很快发现婚姻生活与她憧憬的浪漫爱情相差甚远。包法利的谈话就像人行道一样平板,内容平庸,就像衣着寻常的行人,引不起任何情绪、笑意或幻想。

当他们受邀参加侯爵府的舞会,豪华的装修,摇曳的灯光,从未见过的食品,镶着花边的裙子,帅气的子爵……都让她头晕目眩。而现实生活的粗俗与平淡,让她无比惆怅。

此次侯爵府之行在她的生活里凿开了一个洞眼,就像暴风雨在一夜之间使山岩裂出一道道缝隙似的。

此后她充满幻想,在灵魂深处,她期待发生什么事情将她从平庸的生活中解救出来。她就像遭难的水手用绝望的眼神望着自己孤凄的处境,想在远处雾气笼罩的天边,发现一叶白帆。

她对包法利越来越厌烦,他不能给她豪华的生活、浪漫的情境,他让她感到羞辱,对他给她带来的不幸婚姻感到悲愤。

她失望、空虚、怏怏不乐。爱她的包法利以为她水土不服,决定搬家,哪怕他的事业在此刚有起色。

机会终于来了。莱昂走进了她的生活,但他的懦弱与艾玛的矜持,让他们错过了媾和的机会,这让包法利夫人懊悔不已。

机会再次来了。鲁道尔夫,这个花花公子闯进了她的生活。幻想爱情的包法利夫人一头扎进了他的情网。当包法利夫人想与他私奔,而玩腻了的鲁道尔夫却无情地抛弃了她。

包法利夫人寸肠肝断,患上了脑膜炎,几近死去。可怜的、焦急的包法利在四十三天中寸步不离,不管其他病人、不睡觉。

为了哄夫人开心,包法利带着夫人去听演唱,却巧遇莱昂。面对莱昂的邀请,包法利竟然单独留下妻子自己回家了,给妻子的第二次出轨提供了时机。

“死而复生”的包法利夫人尽情享乐,恣意挥霍。而当面对巨额债款时她惊呆了,慌忙向情人们借钱,可情人们却无动于衷。

无法还债的包法利夫人只能吞毒自尽。而让人费解的是,当懦弱的包法利知道夫人的奸情后,非但不恨她的情人,却只恨自己不是她的情人。痴心的包法利哭着、号叫着、神态狂乱,就像疯了似的,不久便命丧黄泉,寻找夫人去了,只留下可怜的女儿。

3

《包法利夫人》的故事并不复杂,却能成为经典中的经典,确有其独到之处。他的小说像散文般展开,琐碎的故事中尽显优美的画幅,借马车、路边的花草、风、尘土...表达人物的心情,更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他的语言精炼,框架合理,生动形象地塑造了或悲情的、或卑鄙的、或懦弱的、或虚荣的、或自私的、或平庸的人物。

福楼拜说:“包法利夫人其实就是我本人。”确实,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可笑不切实际的幻想,幻想自己是富裕的、漂亮的、成功的,或是浪漫传奇中的男女主人公。很多人就是通过写作来实现自己的幻想。

冯小刚将潘金连比作包法利夫人,虽然她们一样美貌、有才、淫荡,但潘金莲是有罪的,她杀了人,而包法利夫人只能受到道德上的遣责。潘金莲嫁给武大郎是被迫的,而包法利夫人嫁给包法利是她自己选择的。所以将包法利夫人比作潘金莲还是不太合适的。

相比爱玛,莫泊桑《一生》中的雅娜也在修道院中长大,雅娜同样对生活充满美好憧憬,但她是纯洁的,哪怕生活欺骗了她。

而爱玛却在追求美好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因虚荣遭遇债务危机,最终只能吞毒自尽。作者借爱玛的悲剧控诉当时奢靡,腐败,虚伪,矫饰的贵族之风,但更多的只能说她咎由自取。

爱玛本是一个农家的女儿,父亲却将她送去修道院受过贵族化的教育,也许这就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弱水三千,只取那一瓢饮。纷繁尘世,事物实乃多也。为人处事,百千方式。而物不独取华表,事非随波而流。苍苍世间,唯有适于己,方为最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