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谈之国民性的商业化思维
中国在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奋斗了许多年,终于建成了初具规模的工业化国家,脱掉了农业大国的帽子。农业虽然还是第一产业,但只是战略考量,所占据的比重已然很低,而且接受工业反哺多年,大量的农业人口涌向城市,在城市就业,居住,生活,这是中国的国情,也叫城镇化。
什么叫城市?记得政治课学习时给出的定义是交换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地方就是城市,有诗为证: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从这首颇有情绪的诗作来看,可以总结出如下特征:第一,城市是贸易的场所,是制造的中心,是信息的汇聚地,是资金的栖息地。第二,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农业人口对城市是高不可攀的,向往却不能进入,已心生怨气,直至憎恨。
这首诗本身意境并不美,但却如实刻画出古代中国的农村与城市对立的心态,二元社会所造成的不对等,农工商之对立,由来已久已逾千年,城乡之差别,有如鸿沟天堑,特别是从小在农村长大,后来移居城市的朋友,一定对此会有深刻的感受。
由于本文主旨是讲述国民性中所缺乏的商业化思维。我们言归正传,接着说工业化所带来的改变。几亿的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进入了城市,推动中国迅速完成了低端工业化,巨大的人口红利一下子让中国成为了第二大经济体,政府汇聚了大量的财富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战略布局,以提高资本运作能力,加大对核心领域的参与和控制,以提高中国的地位和话语权。中国形象的整体提升,工业化创造的财富功不可没。
为什么中国的工业部门还是低端制造业的代表呢?其中缘由是多方面的,本文只详述一个方面,那就是思维方式没有改变。
纵观世界工业强国,都是秉持商业化的思维去从事制造,而中国只是为制造而制造,还是工业化思维。中国的工业化思维是国民性之一,发端于小农经济的思维方式,包括谨小慎微,静态管控,排斥个性,热衷模仿,拒绝冒险,小富即安等。
在这样的体制和氛围下,没有人愿意为有一定风险的项目去冒险,因为即使冒险成功了与己无多大关系,但若搞砸了则会万劫不复。要创新必定鼓励个性张扬,循规蹈矩的一定是创新不够的。
我们都是坐在井里的青蛙,有的已经跳出来,有的正在挣扎着跳出来,跳出来之后呢,我们要呼吸商业化的空气,晒晒商业化的太阳,世界在巨变,我们却一成不变,唱着过去的歌谣,自娱自乐自以为舒服。
商业化思维的特征主要包括:尊重个性鼓励创新;管理流程简单直接,不人为搞复杂;实施动态管控,只管资金,利润,合规,其它方面则放开权限;鼓励员工协作,无边界沟通,信息传递迅捷通畅,打破信息不对称;决策民主,讲究效率。
我们的工业企业主们,要与世界接轨,必定要用商业化思维来改造企业,让所有员工都用商业化思维方式去工作,去思考,去沟通,你会发现,当我们改变思维方式后,全世界都在朝我们微笑,机会变多了,心态放开了,精神更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