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关键是表达和理解需求

2019-07-28  本文已影响0人  笔尖上跳舞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觉察到沟通问题,这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想对沟通的理解进行整理。

沟通的目的

我们为什么需要沟通,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有时候可能是传递信息;有时候可能是表达自己,可能是观点,也可能是需求;有时候是理解别人,透过沟通中的提问更准确地去理解他人索要传达的。不管怎么样,沟通的背后就是希望对方能接收理解到自己要表达的(发送方),以及更准确地去理解对方要表达的(接收方)。

沟通的关键点

对于信息传递,可以用5W1H来(why, what, when, where, who, how)。

对于观念一类,可以使用观点+支持观点的论据或者事实。

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比较多的,是理解彼此的需求以及达成共识的解决方案这一类。以下主要针对这一类进行整理。

日常工作

日常工作中沟通,也是需求和解决方案。目前理解的这个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相对比较不存在博弈的合作;一类是存在博弈的谈判。

对于比较不存在博弈的情况,分两类人员,一类是需求方,一类是解决方案提供者。作为甲方或者作为领导,你能不能准确表达出自己的需求。作为乙方或者下属,一是你能不能有效理解对方的需求;二是在提供解决方案时,能不能有结构地、逻辑条理清晰地去陈述你的方案。当你需要资源协助时,能不能也有结构地逻辑清晰地去陈述整个盘面的情况。

对于有冲突的,你的需求点是什么,对方的需求点是什么,双方之间有没有一致的需求?如果没有,把视野再拔高一层,看看背后更底层的需求,能不能找到共赢的点?如果眼下没有共赢的,有没有什么是未来可以置换的。

对于博弈类的谈判,在这方面的经历比较少,暂时不做总结。

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中的沟通,有问题通常是有情绪的时候,尤其是愤怒。有情绪,通常是需求没有满足;没有被满足常常是因为不清楚真正的需求。

情绪的背后是需求

关于情绪的词汇有很多,但是我们常常不会恰当的表达而是直接呈现在脸上或者语气语调上;或者表达的词汇也是比较单一,比如常见的快乐、愤怒、恐惧、悲伤。但往往在这些基础情绪的背后是有更深层次的感受。

以最常见的愤怒举例,一个人在表达愤怒的时候,可能是羞耻可能是恐惧可能是担忧等等,只是以愤怒表达出来。比如我们有成语“恼羞成怒”。羞耻可能是因为恐惧被评判或者基于自己某种认知的自我评判;而恐惧或者担忧可能是无力或者是无法掌控。有一句话说,愤怒本质上是为自己无能而生气。所以单单愤怒这个情绪,背后可能就有羞耻恐惧无力掌控等等,这里还仅仅是举例一部分。

如何发现需求

回到本质,沟通是为了互相理解,本质是了解互相真正的需求,而后针对需求提出达成共识的解决方案。如果我们能读得懂自己和他人情绪背后的根源,就能清楚自己或者他人的需求。那么如何有效理解需求?

对于理解他人需求,关键点:一是倾听,倾听对方所表达的。二是同理心,带着同理心去理解表达的背后的诉求。三是提问和互动,在提问互动中去更了解真实的需求。

对于自己的需求,在不断的自我探索和自我认识中,会越来越清晰。以下是在自我探索过程中,尝试一些自我沟通的方式。

第一,平静下来,平静下来才更容易好好沟通。这个需要你有一定的情绪自我觉察力和调控能力。比如你生气的时候,除了在生气还要有一点意识看到自己在生气。如果看不到自己在生气,就会被自己的情绪摆布;但是如果能看到自己在生气,有意识地看着自己在生气,一会那个情绪就会减弱甚至消失。当然,这个可能需要长期练习才会在越来越短的时间内觉察到。如果短时间内做不到,那么可以选择让自己跟这个环境暂时隔离开。

第二,珍惜情绪,多向自己提问,让你的潜意识浮现到意识层。我会特别珍惜自己的情绪点,因为通常有情绪的部分是还不了解自己的地方。一是在提问的过程中,你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二是也不会一直陷在情绪里。

举个例子,看到自己忐忑。为什么忐忑,因为未知的恐惧。在恐惧什么?恐惧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情况,不知道怎么应对。那么可能出现什么情况?有A,B,C,D…。那么你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其他方式确认是什么情况吗?可以。那么针对不同情况,你的原则是什么?我的原则是1,2,3。噢,那问题就解决了。

当然这个我并没有做得非常好,依然是我一直在练习的部分。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要在事后很久反思才看见,慢慢地会越来越快就觉察到。

沟通到最后是把需求(我想要什么样)和解决方案提出来(你可以帮我什么)。如果能清楚自己的需求,那么只需要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好。但是日常争执中,更多时候是不清楚需求,因此沟通过程中个更像是在整理真正的需求,把潜意识的需求一步一步聊出来浮现到意识层面。如果能意识到这是一个探索过程,也许就能更平和地对待。

如何表达

《非暴力沟通》一书提出沟通4个步骤是一种方法: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需要即是这里的需求,算是承上启下的核心关键点,通过观察和感受得出需要/需求,请求就是希望最后对方能够帮你做什么,算是解决方案。

观察,客观表达对方的行为,不评判。

感受,这里更多表达自己感受,而不是想法。主要使用类似以上举例的那些情绪的词汇。

需要,表达自己的需要。

请求,“你可不可以”,向对方提出具体的请求。这里请求要具体,让别人很清楚需要TA做什么。

举个例子:A,你刚才这样大声催促,我感觉到有点急躁。我正在进行紧急生产运行出事故处理,我需要腾出10分钟安静地去处理,你可以稍等我十分钟吗?我十分钟后去找你。

吵架或者争执的时候,我们常常是有一种需要,希望对方按照自己设想的做。但有情绪时,往往条件反射地批评对方的错,而不告诉对方自己需要是什么。

这里的核心关注点是,把注意力放在表达自己的需求上,而不是对他人行为的评价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