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周
教学实践周来了,实践周是什么?就是在课堂里坐久了的学生被下放到社会中,进行社会实践,把理论转化为成果的两个礼拜,这两周时间我们不用再像以往一样准时到教室上思修课了。以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点来看问题,我们在享受两周可支配时光的同时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从老师列出密密麻麻的课题中挑选一项制作报告,可选方式多样,但都不是可以轻松应付的。
更可怕的是“祸”不单行,各科老师都瞄准了这个空挡把作业提交的截止日期定在了实践周的最后几天,结果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四门课,四门作业,突如其来,应接不暇,措手不及。众所周知,大学作业不像高中初中那样死板每天都要写,次日就要交,大学很少有作业,但是作业一旦布置下来,绝不是一个晚上就能完成的,可巧我们的专业偏文,作业要求开门见山,简单粗暴:调查报告,既规定了内容:调查,又规定了形式:报告,调查要求我们有相当大的文献资料阅读,报告要以文字呈现,字数又有规定。
人性懒惰,从段子里讲的“九月一日凌晨是我国用电高峰”就能看出,我们大多数人选择先甜后苦,破罐破摔的态度对待作业,到了大学同样不例外,人有多大胆,作业拖多晚,拖到距离截止提交作业还有五天的时候,我们无一例外的“怂了”,该读书的读书,该写报告的写报告了。
作为文科生出身,自从高三毕了业走进大学,同班有很多理科生,然而一直以来,在文科专业的学习上我好像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巨大的优势。终于,在这样一个压力巨大的环境下,隐藏的文科基因又被激发了出来,体现在,为一本自己没读过的传记写读后感,我能多编出两句,而我右手边蝉联三年物理课代表的室友,已经在网站上搜索“如何规避查重”的相关词条了,三篇报告压在他身上,喘不过气、睁不开眼、静不下心。
打开我的文件夹,虽然枯燥又无趣的文字作业已经被我用一个晚上应付完成,但是在紧迫的时间限制下,我喜爱的视频剪辑作业也变成了让人头疼的难题,如山的素材堆在文件夹里等着我整理拼接,但我今日复明日,一天天往后拖,清醒时的我后悔不能早起剪片子,对着宿舍里一向早起的室友嘱托:“如果我不起,你就打我,往死里打!”,可是室友准时叫我起床时,我又一副可怜:“老哥,再让我睡会儿吧。”
难得一二节没课,原本就是为完成作业留出的完美时间,就因我的怠惰挥霍一空,直到班群里课代表发出一长条提醒同学按时交作业的消息,消息最后的两个字分外扎眼,本周,本周。字后边带着三个叹号,强调“本周”的重要性,也不得不让我心里打鼓:今天周几?还有几天?
回到寝室里,平时这个时间,大家还围坐一圈,打牌欢笑,今天却一个个坐在电脑前,过了十一点,宿舍断电了,推开门,只看到荧光屏把光线投在每个人的脸上,都不怎么说话了,急着把手里的任务完成呢。
作业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