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帮孩子养成好习惯,建立规范意识? | 摩尔妈妈

2020-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摩尔妈妈APP

来自江西的护士妈妈发来提问:孩子到了“立规矩”的关键时期,但是教了好几次孩子都不听,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的帮孩子养成好习惯,建立规范意识呢?

摩尔妈妈金牌导师团:

居家环境下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和规矩意识,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首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围绕孩子在现阶段需要发展的关键能力去制定可以操作的小规则,切记不要定庞大的规则,要具体可操作性,例如吃饭、睡觉、玩玩具、洗手等,不要制定含糊的,孩子无法理解的大规则。

2.不要朝令夕改,变来变去,因为孩子在习得形成一个好习惯是通过不断地重复去自然习得的,如果你昨天说的和今天说的都不一样,那孩子是难以理解并形成习惯的。

3.一定要定好全家人都可以参照的规则,因为成人的示范是最好的教学,当你要求孩子做的和你自身的行为相反的话,这样的规则是难以在孩子身上实现的,所以大人订立的规则必须是孩子可以参照和模仿的,使孩子可以习得的规则。

其次,有很多家庭的家长看起来非常轻松,他们的孩子很自然就习得了很多很好的习惯和品质,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重要因素其实就是家庭氛围的营造,孩子在0-3岁之间,所有的一切都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参照、模仿和参与、体验区获得的,优质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胜于结果导向的教育。

我们总结了这样几个关键词,做好这几个方面,再配合良好的家庭氛围,会是非常利于孩子成长的。

清晰: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清晰且有反馈,家庭中所有成员都对孩子有清晰做法的参考;

重视:除了重视孩子成长的结果,也要重视孩子正在做的事,这样孩子就会知道你对他在做的所有事是有兴趣的,而不是只关注结果,他就会放心的去做那些他感兴趣的事情。

选择:孩子在家庭中有很多选择的机会,而不仅仅是服从,孩子要成为一个自主的有自我价值的人,需要我们给他选择的权利和机会,同时培养他自主思考的能力。

投入:我们要珍视孩子在三岁以前,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去投入和专注到他喜欢做的事情上,而不是经常被打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机会去投入做一件事情,是十分关键的。

挑战:我们要善于帮孩子搭台阶,让孩子始终处于向上攀爬的状态,有清晰的成长路径。

如果以上几点都做到了,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其实不必刻意去教孩子什么,他都可以做的很好,且这几个关键词不仅仅适用于0-3岁,孩子的一生都会因此受益。

有家长会问,定了规矩之后,孩子做不到怎么办?如何督促和帮助孩子做到这些规则呢?我们可以参照以下几点:

1.要给孩子正确的示范,去帮助他理解这个规则,比如你希望孩子自己收玩具,那么在你第一次要求他这么做的时候,你就要示范给他看,什么叫做“从哪里拿来的放回哪里去”,让他了解具体的做法。

2.和孩子一起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要边观察边辅助,强化好的,弱化不好的。同样收玩具的例子,当孩子愿意参与到一起收玩具的过程中时,家长不要走开,而是要一边观察一边辅助,当他可以把积木整齐的放到固定位置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去肯定他的行为,告诉他这样做真好。

3.多样化的鼓励方式去强化同一个行为,因为规则的落实是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这里面既有身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还有反复习得反复固化一个好习惯的结果。当孩子做出一个好习惯的行为时,你要及时的给予正面评价,通过不同的方法去鼓励和强化孩子的这个行为,使得孩子最终去养成这个习惯。

4.制止坏习惯要及时,一个行为/规则的落实,有好的方面,也有很多不利或干扰的方面,当遇到不好的行为时,我们要及时制止,不可“秋后算账”,或者以后再说。帮助他牢记什么行为时错误的,以避免再次出现。

5.规则本身也可以是游戏,我们有很多游戏其实本身就是规则,比如说某些数字对应游戏,“1”就必须放在“1”的卡槽里,以此类推,再比如我们在下玩具棋时,必须从入口进,从出口出。所以说玩一些规则性的游戏让孩子去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也是他形成一种习惯的重要方法。

6.任何规则的建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是一个过程,所以家长要树立“每天进步一点点”的观念去帮助孩子建立“只要愿意尝试就可以做到”的良好心态。

希望我们的回答可以帮助您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收获优秀的学习品质。

更多育儿干货,关注摩尔妈妈APP:)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