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亲子关系从认识自我开始
家庭教育核心在于家庭关系,而非学习教育,因为关系先于并大于教育。
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父母教育孩子顺心顺利,因为孩子听得进去话语。
同时,孩子感受宽松良好家庭氛围,心情好,感到尊重,也就可以集中精力学习。
亲子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家长,一方面毕竟家长处于相对主动优势位置,另一方面我们进行家长交流,只能由家长带头做起,做出改变,才能有效改善关系。
想要改变孩子,帮助孩子,直接方式是不可能的,因为“改变别人是上天的事”,哪怕至亲也是无法直接改变。
著名心理学家许又新教授说过人性有“三不主义”,即不愿意改变自己、不愿意说出秘密,不愿意承认错误。
坦诚想想,是人就会有上面三个特点,你我他都如此。
好消息在于,不愿意改变自己,只是说明改变自己很难,还是有可能的,需要用心理学方式处理。
这个心理方式,就是先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再改变自我。
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关系,最终改变别人。这就是间接改变别人的方式,也是帮助别人方式。
改变自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从谏如流从来不是容易事,否则也不会流传好多故事,也不会成为难得品质,正因为稀少才会被宣扬。
这三部曲中,认识自我是最基础、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先从乔哈里窗谈认识自我,四个自我中最关键的则是盲区我。
盲区我就是别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自我,最直白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无法看到自己后脑勺。
甚至,我们无法看到自己真实模样,即便照镜子看到的也只是反着的自己。
更深层次,盲区我则是根深蒂固的自我价值观,核心思维理念,自我欲望的牢固,不容置疑的情感,这些未必是对的合适的,但是却是不被自我认识到的。
这些盲区我,类似习以为常的习惯,不知道自己知道,也可以认为是错觉,知道做不到。
比如,知道自己脾气差,想改正,可是遇到事情就原形毕露。知道需要减肥锻炼身体,可是一天天过去,没有行动。
留意生活真实事例,细细体会,记录下来,不断回味,也许可以自我觉察,加深盲区我的意识。
举例说明。
例一,开车回农村老家唠叨的故事。
五一假期时候,由孩子开车回农村,由于高速堵车改走乡间道路,议论纷纷出主意如何走,最后人家说谁都不听就听导航的。还有,好为人师认为开车需要注意点,指点车库里拐弯闪大灯,方向盘握住3点与9点,变道打方向,拐弯看盲区,成了唠叨婆,人家不厌其烦,直接警告才不得已闭嘴。
例二,不专心吃火锅看手机的故事。
孩子还没有返校时候,有次晚上,特意买了海底捞火锅料,主厨备料购物吃火锅,电话我早些回家。到家后开吃,他作为服务生,主持全程服务,先盛出鲜汤品味,再煮熟各类食材。
我记不得着急看啥信息,心思不在吃上,几乎总盯着手机,最后搞的人家直言,不尊重服务劳动,不配合一起好好吃饭,以后可别说没有提供亲子时光机会。一翻话语,自己汗颜。
例三,与老父亲争执家长里短故事。
曾经多次整理学习心理状态识别与应对知识,也曾经提出哑巴表达法,说的头头是道,做的毛包六九。前几天,因为家庭小事,认为老爹有些对着子女说的话语,当面不说背后狠说,属于不敢面对,结果争执起来,自己非要表达完整3次才可以。
完全忘记争论是无益的,自己当下完全处于心理不正常状态,却毫无觉察,可笑之极。
类似事情出现,为了所谓价值观,固执己见,知识抛到了爪哇岛,意识流露出本能,不谓不真实。
无数打脸事例,揭示盲区我的存在,证明认识自我之难。知识只是道理,意识才是心理,为此必须反复在生活事情中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