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哪一片叶子,遮住了你的眼?
1.
近两日与同学闲聊,因临近高考,不免心心念念的都是“大学”“分数”等相关字眼。我眼瞅着大家谈及分数,一众人缄默的神情,忙开口拐了话题:“听说大学里女生宿舍挺乱的?”
“是呀,你知道你住的宿舍会有哪些奇葩呢?”
“这宿舍一住四年,第二个家一样。万一有个河南人可就倒了大霉”
我听闻这句话,想抬头看看是谁说出的,却没有寻见,因为那句话一出口,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附和。
后面便也没听进去她们聊了什么。上课前,闺蜜幽幽来了句:“听他们说完…唉…我可不要碰上一个河南人。”我此时实在积压不住的诧异,听了她这句话彻底爆发:“你认识河南人?”
“不认识…”
“她们认识河南人?”
“好像…也是不认识的。”闺蜜说罢不吱声了。
2.
怎么能什么都不知道,就带着偏见。
一提起地域歧视,怕最冤的就是河南人了,或许还能另添一个近日的新秀:新疆人。我是山西人,我不认识河南人,更不认识新疆人。
年前艺考,发生了件令人义愤填膺的事。两位刚参加完考试的年轻学生,在坐公交车回家时被人砍成了重伤。就在我的身边,我日夜居住的这个城市。火遍朋友圈的图文下,一篇篇的评论也令我五味杂交。“新疆人?”“这不会是新疆人吧?”“这肯定是新疆人!”
但我翻完了所有的报告,并没有翻到半个字眼,说这是新疆人。
为什么在惨案发生的当天,什么都不清楚的情况下,竟都觉得是新疆人?为什么在不认识河南人也没有去过河南的前提下,连河南的大学都一概否定?
思想前卫又有主见的有些人,恕我愚笨,不能理解。
人为何总是,表态先于判断,判断先于思考?
知晓一星半点事,就以偏概全的人,真不知道到底是有没有见识。
若说没有见识,偏又清清楚楚地知道哪个省哪个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情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若说有见识,实在不像一个有见识的人,应该有的格局和眼界。
很多人提起山西,甚至连山西人自己,都会评论一句“挖煤的暴发户”“在山西没前途”。
这种黑完别人黑自己,互相伤害的心态,我也实在不能理解。
3.大家都以为是那样的
妹妹的言语,我有感触的颇多,偏偏就因为多,而取不出一个像样的例子来。
有次吃饭,谈及年龄,我便妹妹开玩笑说:“你出生的时候我九岁,如今你和我一样大了。”妹妹反应了两秒,毫不客气的说:“才不是呢,等我像你这么大了,你已经是个大龄剩女了!”
我默默的在心里计算了一下18+9=27。27岁竟就成了她口中的大龄剩女!我哭笑不得。
“什么什么就大龄剩女了??”
“我知道你那时候是肯定不结婚的,那你不就是大龄剩女喽。”
“大龄剩女是什么呀”
“呃…不知道”
懵懂稚童,这种词不会是自己想出来的。耳濡目染,或是别人的言传身教。她接触最多的莫过于我们这几个家人。
很多时候某些观点不一定是脑中想过,而是来自于大家都那么认为,来自于从小到大接触到的定性。打个比方,现在没有人认真思考男生到底能不能穿裙子,因为不假思索的就会回答不能。
没有人问自己到底为什么觉得不能,只知道从未见过男人穿裙子,所有人都认为男生不能穿裙子。
只是一条裙子而已,怎就有了如此根深蒂固的偏见?
那到底能不能?其实也是能的。
但总归不大好看罢了。每个人的审美不同,我只拿个例子来讲,毕竟如果大街上的男人都换了裙装,我也是接受不了的。只想说,约定俗成的不一定是对的,对的也不一定会贯穿融通到生活中。对于一些既定的事件,若你本心并没有偏见,就不要抛弃判断能力,只跟风走。
大家都以为是那样的,你就要那样以为吗?
大家都那样说,你就那样说吗?
我因为身高问题,自小听到大莫过于一句“这么高的个子,不去打篮球真是可惜了”或是一句“又长高了吧,以后要嫁不出去了!”。且不提观点如何狭隘,单是对人造成的伤害,就无法弥补。
只是因为从未见过跟我差不多高的女生,就这样说我吗?不,不是,或许对方只是闲的,找个话题来说罢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都碰到过讨人厌的亲戚,到了适嫁的年龄,便会有人不咸不淡的来提一句“找到对象没有?”
遇上了别人家的孩子,便逗弄一番“你妈妈不要你了,跟我走吧。”罢了瞧着哭的伤心的孩子哈哈一笑“开个玩笑嘛”。
这,是不是闲的?
或许你打心底里并没有那样想过,也并没有想过要造成这种结果。但是一句话说出去,就带上了传统的迂腐气息,闻闻都难受。
身边一直认真学习的同学,偶尔见他打了把游戏,便故作惊讶的说:“呀!学霸也有偷玩的时候。”
平时在学校只穿一身校服的乖乖女,出去玩的时候打扮得精致像样,便意味不明的来一句:“呀!真看不出来她挺浪的。”
……
如此种种,举不胜举。
无心的几句话,造就整个社会的风气,造成下代人再到下下代人的自我局限。
古人讲圣益圣,愚益愚。便是如此了吧!
4.
一件事大家都说是这样的,就不能是那样的了吗?很多时候难过,都是因为自己想的和现实的不一样。
不少聪明能干的人,他们思考事情的角度和对整体的把握都与常人不一样,所以他们成功,所以别人崇拜。既然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为什么看法却出奇的一致呢?
扪心自问。你的看法,你的格局,你的层次有没有带了自己的特色?
人贵在有思考的能力,有学习的能力。
偏见其实是双向的。只看得到被偏见的一方是如何凄惨,忘了偏见别人的一方是如何愚蠢。正常情况下,人觉得一方不好,就会反过来觉得自身是比他们好的。
21世纪讲究性别平等,提高女性地位。赞同的人,只知道女性受着莫须有的偏见,不赞同的却只觉得“中国社会不需要女权主义”。
当然,不赞同的大多是男性。
可知?女性主义不同于女权主义,性别平等,也不是一味地提高女性地位。受性别不平等迫害很大的,还有男性。
追求外国伴侣也算一例。有多少人只因为对方国籍不同,肤色不同,就倾心爱慕,而不是出于本心?和黑人在一起,被骗回国之后受尽苦楚的个例不在少数。被新闻或网络曝光,于是黑人饱受了争议,于是依旧有人只觉“有面子”而和外国人在一起,于是根本没有人想过国人不比任何人差,种族偏见,为何还偏见了自己?
(我这里说的,是没有感情只为了找个外国情侣的人。)
5.
传统的思想束缚依旧存在。人是可以不对大势妥协的。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方式,来突破思想障碍和所有不好的约定俗成。
中华文化并不比任何一国逊色,只是泱泱人口大国,基层的素质文化传播,很难。可否就从这一代做起,人云亦云的事,可敢拿出不一样的观点?别人说的事,可否仔细想过再认同?既然自诩见多识广,能否不抱有偏见?
拆掉自己、家人、朋友、社会给自己的局限。这么好的时代,需要不一样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