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童年每天写1000字每周500字

小镇风情

2018-11-25  本文已影响243人  烽火长歌
小镇风情

文|烽火长歌

图|来自网络

01

儿时,夏日我多会到姥姥家居住,一方面是因为父母都要上班,无太多时间看顾,寄放在姥姥那边,亲属较多,也能照顾周全;另一方面,有同龄段的两个表姐,以及略微年幼的表妹都在那个小城,我便有了玩伴,如此不觉孤单,也是我所向往。

小县城不大,除了我家父母因为工作关系在一百多公里的外处,其他母亲这边的亲戚全在此处。

02

若是光凭借脚力,一个小时大概也能把小镇的里外趟了个周全。

镇上交通很有些特色,四轮的小汽车并不稀奇,六轮乃至八轮的大拖车也是街道上的往来常客,还有灵活机动的中巴小巴来回穿梭;手扶拖拉机也是很拉风,轰隆隆的就从你身边疾驰而过,直开出跑车风范。

若是按照轮子的多寡来算,还可以加上三轮的各种大小车辆,有机动的三轮拖车,也有人力的三轮自行车,特别好玩的是那种偏三轮,常有小伙拉着姑娘,颇为潇洒地呼啸而过,状态之间得意尽显,潇洒不羁。

再往下数,便是二轮的摩托,多是家用,也有做拉客的摩的。更多的便是自行车了,在我儿时,自行车王国的称号还是非中国莫属,这个五线的小镇上主要往来交通工具,便是这简单便捷的自行车了。

然而我之所以说小镇交通很有特色,并不是因为自行车数量多,当年那个时候,中国每个城镇,自行车大军都是标配,这并不能显出特异。

可这镇上两轮的除了自行车,还有人力的手推车,前面一个翻斗,轮子后方有两个竖起的支架,若是停歇,便可以直接立在地上,行动时直接手抬两个长长的把手,便可推行。里面多放置的是一些农产品,或是一些做活的工具。

另外还有板车,也是两轮。由两米长短的木板拼接而成,一米多宽,车身中部两个轮毂,轮毂上方的木板两侧多设置有一米长短的挡板,以防板车上装载的物件滑落,也有粗糙些不设置挡板的。木板车体的一头有两个突出的木制扶手,扶手两旁多挂着一根麻绳或者皮带,如此一来,或推或拉,两者皆可。

如此这般物件,也是行走在街道上的常客,上面装载的东西比之前的翻斗两轮要多上许多。多见有稻草,谷子,木材,亦或是水果,家具,还有粮食等粗布麻袋装制的物件。若是货物过于沉重,则木板车前方必有骡子马之类的牲口拖拉,哒哒地蹄声在水泥路上有节奏的响起,很有些韵味。

03

板车此物甚为神奇,我甚至眼见过有老先生将它直接改装成了房车。木板下方有可以放下和收起的四个支脚,木板上方生生搭出了一个有顶有墙的屋子,约莫一米五高度,里面有狭窄的卧榻,有一方小木桌在床榻前方,满满的堆着一些报纸书刊,很是破旧,估计是从废品收购站直接捡拾而来,可虽然破旧,但俱都完整,被老先生整理得很是方正。

床榻末尾堆放着换洗衣服,齐整干净,直直堆放有半车高下。

木制的墙壁糊满了报纸,如此算作壁纸(此法小时候在奶奶家也是常规手段,所以我得以从小便看见满屋的字,虽不识得,却也颇为有趣)。顶棚也是如此,所以整个房车内部,算是文字的世界。顶棚中间有一个白炽灯泡,没看出来哪里有电源,但必有电池放在哪处。此外,还有备用的马灯也挂在灯泡的旁边。

墙壁也被充分利用,挂满各色小物件,锅盆勺子,衣架套索,居然还有一方不小的玻璃镜子。一侧的墙角放有一个使用蜂窝煤的红泥小炉子,上有提环,平时做饭便拿出车外。若是雨天,直接放在门口处也可。有时看见老先生就着小炉子煮点小菜,手里拿着一小瓶白酒,坐在床榻上,自饮自乐。房车上方设有雨挡,珠帘一般的雨珠儿滴答落下,就着外面朦胧氤氲的世界,此处居然自成一方天地,颇有些“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雅趣!

直至今日,我仍有一想,待到退休,一定要买一辆房车,四海为家,若老婆不愿,即便孤身一人也在所不惜。现在思来,怕不是儿时的那个“房车”给我带来的念想。

04

若是诸位以为两轮便是“车”这个事物的极限,那便是大错。当时街道上还有一种独轮车,只前方一个轮子,后面车体大多三角形,有斗的,也有光板的,后面必有扶手,以便推行,下方也必有支脚,以便停靠。扶手之间也都有皮带,可以挂在肩膀,以助力推行,这是一个很高深的用劲法门,我曾经尝试过,却无法掌握,即便车上没有载物,也很容易推翻。由此很不服气,很是使了一番力气,才能勉强推得平稳,却是万万不敢放置物件于其上。

可我常见有大人带着孩子,大一些的孩子便负责推车,说大些其实也跟我差不多,十来岁,可他们却是推独轮车的能手,皮带往身上一搭,提着扶手便可以灵活驾驭,车上还有一两个弟妹,却无丝毫勉强,技艺精湛矣!

以上便是镇里街道上的主流交通工具了,除它们以外,还有一种便捷的四轮小板,四个轮子只是那种内里嵌着钢珠的钢铁轴承,小板前方拉上一条绳子,便可以行动,类比现在去超市购物的那种便携小拖车。

可当时这种四轮精钢小拖车若是空车也罢,但凡拉上一些物件,在水泥地上拖行起来,那动静就大了去,整条街上都是它发出轰隆隆的声响,且极具穿透力。

05

小镇上设置有红绿灯,然并无任何作用,所有的车辆一齐上路,从八轮到一轮,从机动到畜力,彼此并不相让,沟通大多也只凭吆喝,有时骡马不乐意,还有“哧溜溜”的奋蹄长嘶。

于是,汽车的鸣笛声,摩托的轰鸣声,三轮车、手推车的吱呀声,骡子马蹄的咯哒声,手扶拖拉机的马达声,自行车的铃铛声,骡马嘶叫声,加上四轮小拖车的嘶吼,配上周围鼎沸的人声喧哗,各类喇叭的叫卖声,流行磁带播放的八十年代歌曲,直把这五百米的长街装点得生机勃勃,好一派人间繁华无双盛景!

无戒90天写作训练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