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与合肥
4月29日,蔚来汽车与合肥市宣布联合开发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规模非常大,占地11.3平方公里,先期投入500亿元,规划整车产能100万辆,动力电池产能100GW,预计有1万名研发人员和4万名技术工人入驻其中。
去年中国电动汽车的销售量是130万辆,而且蔚来目前的销量是每月7千辆左右,所以100万辆的产能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数字。100GW电池同样充满想象力,因为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的销量还不到100GW。
有报道称,这个园区将由蔚来和江淮汽车联合运营。在公司登记资料中可以查到一家江来先进制造技术(安徽)有限公司,江淮持股51%,蔚来49%,注册资金5亿元。
蔚来汽车之前由江淮代工。这个合资公司是否代表了新的合作方式?即由两家合资的制造工厂,来生产蔚来汽车。
有人预测,以后的汽车制造模式可能会学习今天的手机,比如苹果自己不生产手机,由富士康代工。
在4月29日的园区开工仪式上,安徽省四套班子悉数出席,表明安徽押注这个项目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不久前说,抛开各国政府干预的因素,以后全球主要的汽车厂商不会超过10家,其中6到7家可能会在中国。我理解这个逻辑就好比现在的手机产业,全球七八个品牌,大部分在中国。
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型的过程,将导致汽车产业的大洗牌。这个时候押注电动汽车,确实很有想象空间。
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在园区开工仪式上说,去年合肥市向蔚来注资70亿元,帮助蔚来从ICU走了出来。
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了,确实是一段佳话。去年初的蔚来命悬一线,很多专业投资机构都不愿出手,合肥市联合其他战略投资者,帮助蔚来渡过了难关。
也有人质疑地方政府是不是应该做这样的风险投资,比如成都市投资5亿元的锤子手机就打了水漂。但是成王败寇,合肥就是赌对了,或许是眼光好,或许是运气好。
有报道说合肥本次投资产业园的资金即来自去年70亿元出资蔚来的收益。也有媒体称合肥去年的投资增值了10倍以上。理由大概是,去年初蔚来在纳斯达克的股价是3美元左右,目前的股价是40美元左右。
但我印象中不是这么回事。今天又去查了去年合肥与蔚来的合作模式。来看当时关于蔚来重组的描述:1、蔚来中国总部入驻合肥。2、合肥市及其他战略投资者向蔚来中国投资70亿元,蔚来中国的法律主体是蔚来(安徽)控股有限公司。3、蔚来向“蔚来中国”注入中国范围的整车研发、供应链与制造、销售与服务等核心业务和资产,该等资产按照近30个交易日蔚来市值平均值的85%估值177.7亿元。4、蔚来再向蔚来中国投入现金42.6亿元。重组之后,蔚来持有蔚来中国75.9%股权,合肥和其他战投持有24.1%股权。
我查了一下公司注册资料,蔚来(安徽)控股有限公司已经更名为蔚来控股有限公司,仍然是合肥和其他战投持有24.1%股权,蔚来方面持有75.9%。基本可以确定,蔚来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东构成,一是在美上市的蔚来主体(或其关联公司),二是合肥市及相关战投。所以,合肥市并未持有蔚来上市主体的股份,也无法享受蔚来股份上涨带来的收益。
不过,蔚来股份上涨,合肥方面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好处,这个要看当时合肥与蔚来之间有没有其他约定,比如股份回购以及回购的价格。
另外,合肥入股蔚来,应该不是奔着投资收益去的,而是为本地培育一个新兴的电动汽车产业。
本次产业园区的设立,是蔚来对合肥去年出手相救的回报,也是蔚来和合肥在新能源产业中的又一次重重的下注。
最近新势力造车的新闻很多,中国的小米、华为、OPPO,美国的苹果。他们对垒丰田、奔驰、宝马的结果将会如何?这是未来几年汽车产业演进过程中非常有趣的看点。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段话:真问题不是为什么科技互联网公司要进入汽车行业,而是汽车行业为什么主动让出了这个机会?全球传统车企长期不求进取,抱残守缺,市场在二十年前就发出了信号,但他们视若无睹,陶醉于既得利益之中,而科技互联网公司拥有技术优势,积累了十几年之后,一切水到渠成。
我支持这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