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随想录文综校本课程阅读的行者

经济学核心概念之稀缺

2018-10-02  本文已影响1人  长弓引

     概念是构成一门学课的材料,学习和掌握一门学课,必须深刻理解支撑这门学课的所有概念,尤其是其核心概念,犹如建房子,必须先准备好钢筋水泥瓷砖等一样。

        不同派别的学者,对学科概念的认识往往不同,比如关于什么是哲学,几乎不同的哲学家对什么是哲学有自己别于他人的回答。经济学同样如此,由于不同的经济学家关注的方向不一致,研究的项目不一样,因此对经济学概念解析的立场、角度不一样。

        薛兆丰教授曾任职于北京大学,他的授课大受欢迎,我想这必有他特有的魅力,当然,更体现了经济学这门学科的魅力。这本讲义正是薛教授根据授课的教案整理而出版的。这本书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的经济学分析,带给读者对经济学概念不同的体会。由直观而抽象,帮助读者摆脱直觉和经验的控制。读罢本书,发现许多概念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材有很大不同,《经济生活》主要是面向高中生,传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而薛兆丰教授的这本讲义主要是面向大学生甚至是成人的,主要的学术思想体现了对西方经济学的吸收和认识。

        一本著作如果能够开拓读者眼界,能够帮助读者训练思维,启迪读者的心智,有助于读者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那么就值得读者一读了。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薛教授眼中的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吧。学习,从概念开始,以学以致用为目的,怀着热情和坚持,在经济学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岂不快哉!

      什么是稀缺?稀缺的含义非常广泛,不仅指矿产、森林和能源等有形资产的匮乏,还指空气、美貌、天资、注意力和时空等无形资产的不足。作者通过列举的方法解释稀缺的意思,以便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从其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稀缺的核心意思是“匮乏”和“不足”,当然,匮乏和不足是稀缺的同义词。这里不难理解,关键是要理解为什么经济学是建立在“稀缺”这个基础上?我们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一书中对“稀缺”也有所涉猎,在讲授资源配置原因时,我们老师给出的主要理由是: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的需求无限性之间存在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对资源(即就是本文作者所列举的“矿产、森林、能源、空气、美貌、天资”等的概括)进行合理配置,这是后话,涉及到了市场的概念,后面具体讲述。

      还是回到“稀缺”这个概念上来。

      要准确掌握稀缺的概念,还得要明白稀缺的原因。因为在生活中,我感觉有些东西是取之不尽的,比如空气。是什么原因引起资源的稀缺呢?作者指出了两个原因。一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二是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和不断升级。这两个原因还是从需求方面去讲的,第一个讲的是竞争的需求,在竞争需求的条件下,价高者得之,它背后隐藏资源稀缺的深刻原因,试想一下,假如资源丰富得我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也就是说不存在稀缺,那也就不存在竞争了。这样的情况有可能出现吗?我们自己试着去想想。第二个讲的是个人的欲望是无限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创造的财富和可利用资源的深度广度呈现几何级数地增长,但是我们越来越感觉一无所有,甚至过得很不开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一定和人的欲望的无穷性分不开。我们还是拿空气做例子,生活在大城市,总是想去野外旅游,放松自己,呼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气。难道大城市没有空气吗?非也,是因为旅游地,比如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的空气质量比大城市空气质量更好。人们总是追求更好的东西,这种趋势是不变的。在可预见的时间内,空气在总量上可能不稀缺,但是高质量的空气总是相对稀缺的。质量是一个相对概念,人们对高质量物品的追求是无限的,没有终点。因此稀缺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经济生活,就一定要面对稀缺的问题。

        在需求方面,人类难道不是一山望着另一山高吗?因此,我们可以把稀缺分成两类,一类是绝对的缺乏,比如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相对的缺乏,相对于人的需要的无限性而言,资源是永远稀缺的。因此资源配置是应对资源稀缺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了解了什么是稀缺,我们就为打开经济学知识宝库的大门找到了一把钥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