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容易做的事就是“放弃”
成年人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事儿,工作上的繁忙之事;生活中的琐碎之事。似乎每一件事都是那么的至关重要,毕竟“忙碌”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又似乎每一件事都是那么的无关紧要,因为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必有保障。天马行空的想法总是多到让自己眼花缭乱,但终究有多少付诸了实践,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了下来?回首那些从指尖划过的岁月,除了吃饭和睡觉,却再找不到一件事是自己坚持做了许多年了的。一次又一次热情高亢的开始,都因这样或者那样的缘由搁浅了。
今年,我不断地问自己:“你想要的生活状态究竟是怎样的?你喜欢时光以怎样的方式流逝?你喜欢什么样的环境?你喜欢和哪类人共处?“经过一连串的心灵拷问,我决定辞职考研,潜心于书本,像备战高考一样去透澈地学习一些自己从未涉猎过的领域的知识。
日出而学,日落而息地学习了大半年,至于临考了。进入考场后,我环视了四周,30人的考场居然有12人缺考了。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大学时代辅导员曾调侃过的一个场景,他说,考研其实不难,三分之一的人会弃考,剩下的人一半对一半。坚持到最后的人,大概一半儿都会上岸的。而当时,我了解到的真相却是每个考场也就1-2个人缺考。我还以为辅导员也就开个玩笑。没想到,那番话竟是社会考生的真实写照。
学生时代,追梦仅此一条路,哪怕荆棘丛生也要勇敢地穿过去;哪怕明知道结果就像冒了泡,还没等鼓起来就立马破灭了,也依旧要放手一搏,而且还得当作头等重要的大事来办;哪怕当下的岁月艰苦又黑暗,也丝毫不影响我们心怀希望,憧憬未来。
学生时代,我们坚毅而又果敢地追光,那份执着与坚守似乎随着岁月的脚步一起流逝掉了。作为一个社会人,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琐碎事环绕着我们,那些紧急却不重要的事挤占了我们生活的空间,看似每天都忙忙碌碌,实则是随波逐流;看似“佛系“面对生活,实则失去了曾经的执着;看似不对生活上纲上线,实则是向现实妥协,而且在“认怂”的路上渐行渐远。
儿时看到电视剧里的桥段,每当有人寻死被救下后,安慰他的人总有这么一段话:“想死,很容易;难得是活着。你连死都不怕了,还怕什么?“那时总不明白为什么活着比死更难。电视剧里“死”,其实就是故事角色对现实状态的一种逃避,而活着却需要他勇敢地看对一切。的确,“活下去”相比“死”要难太多了,就像生活里“坚持下去”要比“放弃”难太多。
放弃的理由总有那么那么多。“条条道路通罗马,我感觉自己没必要在这条路上死磕”,虚幻的多样化选择,让我放弃了自己的坚守;“这么孜孜以求地坚持着,放弃了娱乐,放弃了社交,放弃了享乐,到底值不值得。“深度的自我怀疑,让我放弃了逐梦;“猛抓业绩,兼顾生活,感觉自己分身乏术,难以全面兼顾。”时间和精力有限,或者被其他的什么事儿耽误了,客观因素导致我不得不搁浅了自己心中的热爱。“
放弃的理由千千万万,每一次放弃都是那么地“有理有据”;那么地“可以理解”;那么地“值得宽恕”。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除了放弃真的就别无选择了吗?难道真的就不具备坚持下去的客观条件吗?记得爱情世界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相爱的两个人,分开的理由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够爱。” 同样,放弃的理由永远只有一个,“对自己的梦想不够爱。“
因为“不够爱“,我们缺乏坚毅的决心,当梦想和杂事相遇在了狭路上,毫无疑问,梦想就给杂事儿让道了。因为“不够爱“,我们缺乏源源不断的动力,当疲惫和心酸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自我怀疑了。若再遇上点小风波,梦想夭折也就成了必然。因为“不够爱“,我们也就做不到足够自律,用日复一日的行动去浇灌梦想之花;做不到心甘情愿地不惜一切代价,去为实现梦想积攒喷薄而发的力量。
曾经我以为是生活中零零散散的琐碎事儿太多了,以至于心有杂念,才会让自己的学习能力变差了些许。其实不然,根源却是,内心深处,我对自己坚持的事儿没有那么热爱,没有那么坚定,没有认定“非它不可”,以至于“放弃”成了一个最容易做出的决定。而且,让人意想不到的竟是,这块挡在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还日益渐长。相反,梦想自然也就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