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个关于学习的理论想到的

2022-12-03  本文已影响0人  毛老师工作室

接触到库伯的学习圈理论,将学习分成四段:具身化问题,典型情境,知识建构,应用性验证。这其实是老师们一直差不多在做的事情,按照这个规律来讲课,甚至讲了半辈子的课,就是这么下意识去做的,但一般不会停下来琢磨一下这个做法的理论性,于是成为靠经验工作的实践者。

所以我在想一个问题:作为一线教师,为啥要培置研究能力?比如这种学习理论即便不知道也已经在做到,那么要做的研究,意义还在哪?

也许,有方法论的行动让我们事倍功半,而研究让我们能快速找到方法论的最优解。在一个广阔的视域下面来生成我们的方法论。

而有经验论的行动,则是一个靠实践逐渐累积经验,形成基于自己经验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可能品质很高,但是过程较长,也有可能视野有局限。

而教师的研究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不是通过识记获取认知更是一种需要结构化训练的过程。为此需要日常相对长时间的训练。

不要马上问题就来:如何训练?主要是需立即启动每天固定在哪个时段,有一个多长时间的行动,至于行动做什么的问题,知道起来最简单不过了:每一篇研究文献里,都带着这个研究基因的密码。所以读和捂以及和自己的经验关联就是最基本的思维力训练了。

此外,还进一步思考了蒂蒙斯创业过程模型和冰山理论以及奥斯本核检法,这些培育创业思维的工具,其实都是结构化的思维力训练工具,推出这些工具的学者都是肯研究一些现象形成为一种科学方法论的,那么 咱们每一位实践者理论上来讲都是这些方法论的贡献者:也许我们一直在这么做着呢!

早上醒来,潜意识与显意识连接的那一刻,脑海里蹦出昨天一起吃饭时,自己提及了一条身体管理方面的信息,属于用当前脑力判断,不算合适说出来的事情,心里一下有了负担。之后琢磨一会儿,还是没能迅速离开这个思想线,决定记录一下再次做释放。

想起了十年前12年的台湾行,在一位合作的企业人魏先生的安排下,一路走一路看,有培训有参观有访谈还有与专业人士的吃饭,当然也有一些休闲观光,这样一个各种活动并包的行程,非常充实有效率。抽空建议给专业教师发展公司。

从昨天的不讨巧思绪中走出来,今天面对的工作内容较多,需要控制在晚十点半休息,加适量运动,保持对时间的掌控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