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是观点还是感觉?
做咨询次数多了,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每次我问小伙伴,你说这个事情的时候,什么感觉呀?然后回答经常是‘我觉得是这样的,他当时应该怎样怎样。’‘不是,不是,我问的是你的感觉啊。’‘对对对,我觉得他就应该主动擦地而不是。。。。。。’‘不是的呀,我是说你的感觉是神马,悲伤,难过,生气?’‘悲伤,难过,生气?我觉得吧,他就应该。。。。’然后我就发现了,当我们开始说我觉得吧的时候,经常开始就开始说自己的看法了。就是我怎么理解这个事情的,而很少会讨论自己的感受。如果再多问一句,就真的会发现,好多人对自己的感受是非常陌生的。最多能说得出来,我不开心,我不舒服,我不高兴。。。。可是,不开心,那是神马?可以更详细一点么?没了,一方面找不到更多的词汇来描述自己的感受,另外一方面,是真的不知道那些到底是什么了。所以我觉得,觉得什么呢?
一般来说吧,我们说到我觉得其实更多的时候都在表达的是自己的看法,评论,理解,形容和描述。这样引出来自己的部分,似乎看起来会相对温和一点。而且隐含着个人看法,仅供参考的意思。所以这样说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只是有些时候,这个我们太习惯用观点来替代一切了。表达观点,是很适合用第三方视角来传递很多东西的,显得说话的人很客观,冷静。但同时这样讲的时候,也会让自己保持一种抽离的状态。这种抽离会造成的麻烦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真正状态很陌生,甚至到了不敢接触的地步。因为太陌生了,而对于我们很陌生的东西,我们本能地就会感觉到未知的恐惧。
有些时候,当我们可以考虑试试看用‘我觉得’后面来更详细描述一下自己的感觉,例如生气,愤怒,怨恨,焦虑,着急而不是不开心,不高兴,很烦躁的时候,我们对自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真的去关注我觉得后面跟出来的感觉的时候,有可能会发现有很多不为自己留意的提醒。真的去关注这些不开心,不高兴这么泛和笼统的表述底下更细微的一些情绪,而这些情绪很多时候都是一个求救的声音。希望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发生了什么,用点时间,用点耐心慢慢来学着理解自己。当你开始学着理解自己的时候,也就开始可以理解别人了。所谓同理心,就是从这里起步和开始的。
愿我们都可以更好地听懂自己发出来的声音,收到我们自己的信号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