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传统文化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国学与传统文化

养生之道|【因果】篇

2017-10-18  本文已影响204人  覚明
养生之道|【因果】篇

【因果】者,吾人所作所为之因,必有其终结果实紧随其后也!所谓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所谓积善成德,积恶成殃;所谓念善得善,思恶染恶。

【因果】乃宇宙万事万物生、长、化、收、藏的基本【定律】。

【在佛】:

【因果定律】亦是佛法的基本定律,主张今生的善恶业,可引发今世及未来世的善恶果报反作用到自身。佛门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波罗蜜的修行皆基于【深信因果】。

古语有云:“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因果】的观念也早已深入【以善为本】的中华传统文化。

有情众生每一世的意识心都是有生有灭的,但是因果律的成立和运作,则是基于实相心如来藏(又名阿赖耶识、真如)是不生不灭的,《大品般若、小品般若》以及《心经》所说的般若,就是在讲这个“菩萨心、不灭心”,“八不中道”统统具足的心,他是恒常不灭真我的存在。

《菩萨优婆塞戒经》异作异受即是自作自受之真义,意在于此。佛门施设种种戒律,实际是世尊基于对因果的洞彻而对众生给予的保护,使众生的来生更圆满。

缘起性空只是解脱道的局部,但常被夸大成佛法真旨。若主张缘起性空,实际是否定因果,因果便无从建立,众生皆可以成佛也成为戏论,如此之人便会口中说空、行在有中,以佛法名义造作种种不善业。

佛法中说的因果主体、中道实相、般若理体、真如、涅槃、我,都是同一如来藏心体。一切法界无不赅摄于如来藏一法界中,即“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佛法中心思想。

养生之道|【因果】篇

【在道】:

《吕祖说三世因果经》主要阐述:一是人的命是自己造就的;二是怎样为自己造一个好命;三是行善积德与行凶作恶干坏事的因果循环报应规律。因果报应指事物的起因和结果,种什么因,结什么果报。

因果报应有三种: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苦乐之报;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来生报;速报,眼前作业,目下受报。

因果论,在佛教中,是论述因缘业报的学说。因和果辗转相生,谓之因果报应。因果通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谓之“三世因果”。

吾人若然了达因果皆是实相,名为深信因果。即一切事物均从因缘而生,有因必有果。当我们种下了善因,不一定立即产生善报,只有等到缘份到了(因缘成熟)才能(也一定会)得到善报的结果。反之,所作恶业,亦必于缘熟时始得恶果。因此经言: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例如农民种植果树作物等,如果能有合适的管理譬如施肥、除草、灌溉、剪除杂枝病枝等,隔年就会有相对丰硕的收获;施肥、除草、灌溉、剪除杂枝病枝等对于作物的结成果实就是善因,相对丰硕的收获就是善果。

【在儒】:

则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的训导,道出了因果规律,报应不爽的人道铁律。

【菩萨畏因】: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略称。菩提萨埵,梵语bodhi-sattva,巴利语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或扶萨。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

菩提,觉、智、道之意;萨埵,众生、有情之意。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又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菩萨亦是佛位的继承人,因此也称之为“法王子”,这个语词的音译为“究摩罗浮多”,意译又称为“童真”。

菩萨是已然明信因果关系轮迴不休、报应不爽的规律。因而起心动念皆为善,恐种恶因业报临。谨身护持,戒慎于初,既无恶因,何来恶果?纵有恶果,都是久远前因,既属前因种下,则后果难逃,故感果之时,安然顺受,毫无畏缩,这就叫明因识果。

【凡夫畏果】:

凡夫皆畏已然现前的诸般果报,却不知此果皆起缘于过去造的恶因,乃平常或累世劫任意胡为,满一刻所愿,图一时之快乐所造。却不知乐是苦因,苦乃乐果,不假造作,如影随形,苦哉凡夫!凡夫苦哉!

正是:

明因识果菩萨欣,不昧因果佛子行;

谨身护持妄念起,安然顺受了凡情。

凡夫俗子不晓因,胆大妄为造恶勤;

果报现前沉苦海,回头是岸极乐门!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

《30天中篇小说挑战营》

2017年10月19日於美茵茨 菩提精舍 覚 明

上一篇   |   下一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