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札记31

2023-08-15  本文已影响0人  许生说

      《传习录》之“黄直录”先生云:“至善者,心之本体。本体上才过当些子,便是恶了。不是有一个善,却又有一个恶来相对也。故善恶只是一物。”余秋雨说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意思差不多。

    “黄直录”云:“故圣人之学,只是一诚而已。”所以圣人的学问,就是使自己内心意念真诚而已。内心真诚,就像婴儿,故有“赤子之心”一说,故古往今来的圣人,大抵保有一颗赤子之心。

    “黄直录”载,先生曰:“人若矜持太过,终是有弊。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是说人如果过于矜持,终归有弊端。因为人只有那么多精力,如果专门在容貌举止上下功夫,那很多时候就无暇顾及内心了。确实是这样,在班里,如果哪个孩子特别注意穿戴打扮,那么她的学习成绩一般不会太好。为什么呢?因为她分心了,在穿衣打扮上花的精力多,自然没有多少精力用在学习上,成绩怎么会好呢?

        《传习录》之“黄修易录”有句:“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读书作文,怎么会成为拖累呢?不过是每个人自己被得失拖累罢了。有些人烦工作,认为工作事事不顺心,累。有些人把工作当成一种有趣的生活,又哪里有拖累之说呢?

      《传习录》之“钱德洪录”载,先生曰:“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人若复得他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说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创造天地,成就鬼神、上帝,一切无不由良知所创造,良知真的是无物可以匹对,卓然独立!人们如果完完整整地恢复它,没有一丝欠缺,自然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不知道天地之间还有什么快乐可以代替它。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根本,他是多么推崇“良知”,亦可以看出其推崇已到神化的地步,心学已到了“唯心”的地步了。

    “钱德洪录”载,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我思故我在,我不思心与物皆归于沉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