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

10年如1日真能提升职场竞争力么?前传

2017-06-22  本文已影响0人  特立独行的猪

在之前的1篇笔记:前有Alpha Go,后有00后,10年如1日真能提升职场竞争力么?有讨论过人脑的学习方式,以及知识的固化过程:理解>训练>固化

固化后的认知或行为便成了'习惯[1]'

然,问题来了,习惯成自然是柄双刃剑,积极的看,我们会说,熟能生巧;消极的看,我们会说,熟视无睹...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下 10年如1日的消极面

是不是感觉辛辛苦苦10来年,
不如新人两三年?

谜之尴尬

似乎不管什么行业,我们都有这样的尴尬,通常工作最积极努力地是新进员工;老员工事实上也不是不努力,只是周围的同事习以为常,便视而不见了
这得从'习惯'的形成来解释,习惯的形成是我们为了适应外界环境刺激而产生的一种刺激屏蔽机制

比如,
当第一次吃小龙虾,会觉得超超超...美味~,但每天都吃小龙虾的话,这种幸福感便会逐次递减直至你腻味~
当第一次闻别人的翔,会觉得屎臭屎臭的~,但是不是感觉自己的翔没那么臭?只是闻自己翔的次数比较多而已~(别人闻也是屎臭屎臭的)

为什么物质刺激失效?

职业倦怠感,你有么?

有过3~5年工作经验的小伙伴,或多或少可能体验过所谓的职业倦怠感:

从初入职场的新鲜陌生,到每天不断地机械重复
下了班就神清气爽,一到办公室就春困秋乏夏打盹
1周为1次循环...每个周日晚上又开始重启厌班模式...如此往复~

所以通常职业生涯的坎也是在第3年,第5年出现,于是有些小伙伴在那个时点开始跳槽
网上有人小结过跳槽的两个本质原因:

心累 or 钱少

事实是:即使换了1份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只要你持续1年这样的状态,又会开启最初的职业倦怠模式~

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除了上面提到影响之外,
就是做一件事情的动机是什么?
我们做一件事情的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2]'和'外在动机[3]',顾名思义,内在动机指对任务本身有兴趣并且能够从中获得乐趣;而外在动机则是通过外部激励(可以物质奖励或者行为刺激)驱动完成任务

这就是为什么常常说不要把兴趣当做工作的原因,

比如,
玩游戏这件事情,对于一般人来说,玩个几个小时也不感觉累,因为玩游戏本身是一件能够获取乐趣的事情
但对游戏从业人员,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小猪曾经也短暂混迹过游戏圈,每天到公司就打游戏(当然我还做很多其他事情),实际上是件特别无聊的事情,而驱动你完成任务的动机是拿工资(外部激励)

此外,
现在互联网营销的补贴大战,一定不会陌生
从O2O的外卖红包,到微信支付宝的线下鼓励金,到现在骑个单车还送你红包...
然,补贴这件事,就是典型的外部激励驱动行为改变...短期用户数据面看有效,长期用户行为面看无效

共享单车来说,
骑车是因为下了车站,离目的地还有那么1段步行远,打车贵的距离,这时骑个单车是恰如其分的代步方式
那碎片红包是几个意思?这种奖励不仅不会提升用户的正常骑车频次,反而可能导致一些扭曲的刷奖励行为(薅羊毛)
而且补贴大战由于刺激感知递减的效应,当你第一次贴了10元,那下次贴5元都会被用户骂小气...

所以物质刺激在习惯养成或改变方面,短期内有效,长期是失效的一种方法


那么如何形成有效刺激?


我要瘦成一道闪电

我们也会看到身边不少小伙伴
始终正能量满满地投入到每天的工作当中

那么他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为什么明明知道健身有益,我们还是选择做个胖纸?那篇笔记中,小猪提到过如何利用解释级别理论,如何利用任务拆解(拉近心理距离)+目标具象(低级别解释描述抽象目标)来帮助我们克服惰性

那时举了健身的例子,
同样以健身为例,可以通过短期刺激(外部激励)+长期目标(内在动机)来实现自我驱动
首先是建立远期目标激发内在动机,那么长期来看,健身可以让身体健康或体态美观...(或者能够让你吸引到妹子/汉子也可以),只要这个目标不是别人逼你的,那就是1个内在动机;
然后是设置短期刺激,因为惰性,所以短期更为有效的是外部激励,最简单的方式是记录体重/腰围/胸围...等数据指标来监测自己的进步,分数从动机分类来说仍然属于外在动机,因为分数的提升本身并不会给你带来愉悦感,而是通过分数,知道离目标又近了一点,达成目标才是使你愉悦的原因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应试教育无法让小朋友体验到学习乐趣的原因,如果只是为了考分而学习,就已经偏离了学习的动机,不是么?

更多关于学习和思考的笔记


618你是如何被"消费陷阱"套牢的?
为何擅长解题的你,面对工作中的问题依然无解?
10年如1日真能提升职场竞争力么?前传
10年如1日真能提升职场竞争力么?
Alpha Go2.0 战胜柯洁后,向'人工智能'学习思考
为什么'知识付费'越多越焦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