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写的文理事会点赞汇总锦瑟九十九理事会推文收录

家乡的变化

2023-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半公斤的风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33期“变”专题活动,文责自负】

三十多岁,关于童年的记忆都被封存在那个小村庄里。每当自己想起七八岁的时候,那道路两旁开满野花的小土路,那拥有无限乐趣夕阳下的田野,都不约而同地跑了过来。

都说人在六岁之后才有记忆。而我的记忆好像要比这更提前一些。我总是记得村子西头的那片麦场,那是麦子收割时打粮的地方。麦场上有一个个的麦秸垛,像生长在大片空地上的蘑菇。那是我们小伙伴茶余饭后玩耍的地方。

可以在麦秸垛上爬上爬下,也可以在玩捉迷藏的时候把麦秸垛掏个洞,然后让自己躲进去。麦场的大片空地是小伙伴们练习骑自行车的地方。那个时候没有滑板,没有旱冰鞋,更没有平衡车。我们能玩的就是那似乎只有大人才可以骑的二八大杠自行车。掏着腿在麦场骑着车画着一个个的圆。

小的时候村子周围都是树林。洋槐树居多。洋槐树生长周期长木质坚硬,是做家具和盖房子的好材料。在农村自给自足的年代是家家户户必种不可缺少的木材。大多是父辈们种植,二三十年后子孙才能受用。真的是印证了“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的道理。

每当春天的时候,洋槐树会开出满树的花来,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槐花的清香。远道而来的放蜂人会不失时机地赶来,让蜜蜂不辞辛苦地采那纯正的槐花蜜。

这个时候妈妈会拿着绑着镰刀的竹竿,把带有槐花的树枝削下来。槐花可以蒸着吃,做馒头,和鸡蛋一起煎,甚至可以绰水晒干包包子,总之槐花的吃法很多,样样都是美味。

没有高楼,家家户户都是大同小异的瓦房。在燃气还没有通的年代,烧蜂窝煤的炉灶都很少见。每家都有一个独立的厨房,里面有用砖头砌成的烧柴的地灶,一到做饭的时候,家家户户厨房的烟囱里就冒着滚滚白烟。这个时候邻居们就知道谁家家里有人,谁家已经开始做饭了。炊烟笼罩着村庄,那是童年最诗情画意的美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村村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看不到耕牛在田野翻耕土地,再也看不到拖拉机在麦场一圈圈地打场。甚至联合收割机的普及,让原本需要一个月的农忙时节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秸秆都粉碎还田了,田间地头再也看不见一个个的麦秸垛了。

原本包围着整个村子的大片树林,也接二连三地砍伐消失。洋槐树被速生的杨树取代,又因为杨棉的问题,杨树也逐渐砍伐消失。村庄像被拔去了衣服,光秃秃地一览无余。

再也没有可以嬉闹玩耍的树林了,再也不能在夏日炎炎的午后村头林下纳凉了。就连通往村庄的几条路也被水泥硬化,由于常年使用除草剂,田间地头路旁再也没有那些五颜六色的野花野草了。突然觉得家乡变化太大了,变得完全陌生起来,再也不是我之前记忆中的样子。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各家各户开始重新修建房屋。原本一个个独立的小院被楼房代替。原本没事邻里之间串门聊家常的亲切,也被高墙和大门隔离。家乡变化太大了,我努力回想着它之前的样子,却越来越模糊。

也许曾经熟悉的村落只有在回忆中去重温了。那条开满野花的路,那炊烟袅袅的傍晚,时而传来几声犬吠……

我在变,村庄在变,突然觉得我们都回不去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