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暑天 文/关中女子
四季轮回,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魅力。夏天最难熬的时候怕就是暑天了,入了伏,气温从早上到黑就居高不下,天地间活活就像个大蒸笼,一个个路上的行人也就如同发面蒸馍一样,热的不知道往哪里钻。
小时候的暑天是没有空调的,不管走到哪解暑神器当属蒲扇和风扇了。蒲扇的类型可太多了,材质不同,形状各异,也代表了人们使用的年龄界限,圆形芭蕉叶做的蒲扇,最得老年人的 喜欢,村里的爷了,婆了几乎是人守一个,暑天下凉在村里乱转的时候,可以扇风,走累了,直接放在屁股底下当板凳坐。竹子编织的六边形扇子比较大众化,男女老少,家家户户都必备,那个时候每次家里买了几把扇子,婆总是会拿出积攒的布头,千挑万选,把扇子四周裹一圈,一是防止扇子周围的竹刺扎到人,二是可以延长扇子的寿命。对于我们这些学生党来说,纸折的扇子才是我们的最爱,因为便于携带。折纸扇是不是能在班级里最显眼,首先也取决于材质,要有好纸,硬纸,一般最好的就是每年过年替换 下来的画张,我都把它压在炕席底下, 等伏天的时候拿出来用。其次折纸扇子比的就是耐心和手巧了,对折,翻面,压实,这也是有技术含量的。
暑天里最美的时候就是晚上了,庄户人都喜欢睡在外头大天地里,因为确实凉快。地点也多的很,大门口,院子里,楼顶上,甚至是家里小拖拉机车厢里。婆晚上最爱的地方就是我家大门口。我家的大门口有两颗大槐树,枝繁叶茂,它阔大的树冠就是一个天然的遮阳伞,伏天的夜温度降下来的很慢,屋里头燥热难耐,晚上的月亮爷明得很,星星倒是很少,天空净得跟水洗了一样,知了热的都能喊破喉咙,我早早的吃了一个绿辣子夹馍,就给婆把凉席拉到大门口,用抹布替婆擦干净,婆摇着蒲扇就从屋里出来了,我枕在婆的腿上,抬头看着天上星星,婆一边给我摇着蒲扇给我扇风扇蚊子,一边教育我见人要问话,家里来客人先倒水,端饭给你爷先端……
暑天热,人都已经不思饮食了,庄户人为了让家里的更好的忙农活,也就变着花样做饭,既要解暑,还要抗饿,煎饼无疑是大部分人认可的。那个时候没有电饼铛,平底锅最为多见,摊煎饼的技术含量也显而易见。婆给我教了多次,主要看听声,翻面,看火色。吃煎饼配菜很多,最受人喜欢的就是炒洋芋丝和炒绿辣子,都说湖南人,四川人爱吃辣,吃的张扬,我看陕西人也不赖,我们是吃的内敛(不宣传),吃的豪爽,油泼辣子直接当菜上。除了煎饼,最解暑的当属西瓜了,汁多味甜,天气太热的时候,吃一口下去,真是给个神仙都不换。我家有个红芋窖,冬天存红芋和萝卜白菜,伏天就是我家的自然冰箱,我妈把西瓜,蔬菜放在担笼里,用一根绳子绑住,慢慢落到窖里,窖口用一根锨把挡住,想吃的时候,我爸就把担笼提上来,取西瓜,切西瓜,红芋窖里拿出来的西瓜,咬在嘴里渗冰渗冰的,瞬间给暑天带来一丝清凉。
暑天难过,过着过着也就过来了,现在都有空调,冰箱了,过暑天似乎也没有那么多的乐趣了,我还是很想在我家的大槐树底下,拉一张凉席,枕在婆的腿上,让婆给我摇扇子,讲故事。
(作者简介:刘 娟,笔名:关中女子,鄠邑区作家协会会员,小学语文教师,喜欢乡土文学创作,其作品《搅团》、《一把雨伞》、《烧炕》等在《金鄠视野》发表,《香椿芽儿》发表于学习强国三秦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