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史大纲》

读《国史大纲》(25)

2023-06-18  本文已影响0人  虎爪猫王

第七编:元明之部——第三十六章:传统政治复兴下之君主独裁(上)

除却汉高祖,中国史上由平民直起为天子的,只有明太祖。

朱元璋的平民身份更为彻底。汉高祖最起码还有个亭长的身份,素日里和郡县的官员小吏们喝酒聊天,往来密切。

在元朝的残暴统治下,汉人已经完全没有了地位。以往的那些门第、权臣、军阀在这一百多年中不复存在,至少已无力操纵元末的战争。所以,不仅仅是朱元璋,元末群雄,其身份几乎都与平民无异:

河南韩山童、韩林儿,乃白莲教师。

湖广徐寿辉,为贩布者,其部将陈友谅,乃渔父。

江苏张士诚,为运盐舟人。

浙江方国珍,乃贩盐者。

安徽郭子兴,则卖卜者之子。

四川明玉珍、福建陈友定,农民。

至于太祖部下,徐达,农民。常遇春则为盗。

太祖是一个雄猜之主。

雄猜之主,雄是能力,猜是性格。

能力毋庸置疑。起于社会最底层,无权无势,到达至尊之位,就是能力的最大证明。即便如小说《倚天屠龙记》描写的那般,篡取明教的成果,那也是另类的能力。

猜忌则是事实。

天下大定,年已六十余,太子死,孙孱弱,故为身后之虑。一面封建诸子,各设卫兵三千,乃至一万九千,一面尽诛功臣宿将。

狡兔死,走狗烹。这类事情在历史上并不少见。纵观历史,这和开国帝王的出身、教育有极大的关系。出身尊贵的,相对自信,出身卑微的,相对更偏激。

如唐太宗,本就家世显赫,自身能力出众,亲率文臣武将东征西讨,积累足够的自信,所以太宗留有凌烟阁,另有十八学士。即便诛杀功臣,也是有迹可循。

如宋太祖,本就拥兵自重,对自己的掌控力也足够自信。哪怕是忌惮再有一次兵变,他采取的手段也足够温和,杯酒释兵权,并不要命,更谈不上株连。

如汉高祖,初为亭长,身份、学识都不够,所以自信心就没那么强,对异姓王一个都不放心,相继诛灭。但好在他并不是被欺压长大的那一类,所以不至于事情做绝,至少留了一帮老家伙没动。

再看明太祖,真的是赶尽杀绝了。因为底气不足,怕啊!

大明王朝,将君主独裁和打压士大夫也做到了极致。

其实,这两件事也是相互关联的。

洪武十三年左丞相胡惟庸诛,遂废宰相。

太祖昭:“以后嗣君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

废除宰相,权力尽归皇帝,这样才放心。

“内阁”是明成祖之后才有的正式称呼。

皇帝是大权在握了,可惜管不过来。于是自然而然的,又是宦官擅政,又是奸臣弄权。这几乎都成了定律。至于明朝宦官奸臣的代表,毫无疑问,一个九千岁,一个严嵩

有时候真的搞不懂为什么历史上总要把帝国崩塌的原因归咎于奸臣当道。严嵩再弄权,在皇帝面前照样是战战兢兢的。九千岁再跋扈,皇帝真要翻翻手,恐怕立马就变成了零碎。

大权,事实上还是在皇帝手里。弄权,是他想让你弄,反正自己管不过来,谁弄不是弄呢?

提起明朝,有三个字总会莫名其妙杀来:锦衣卫。好拽的!等有机会查查资料,专门写一写。

对于士大夫这个群体而言,历经宋、元、明三朝,怕是感慨万千。

我觉得可以分别用三个词来形容:天堂、地狱、人间炼狱。

史称:“太祖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胡惟庸之狱,株连被诛者三万余人。又蓝玉之狱,株连一万五千人。【史又称:“太祖惩元季贪冒,重绳赃吏。户部侍郎郭桓,赃七百万,而自六部侍郎下连只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核赃所寄借遍天下,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草木子谓:“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故其时文人多不仕。【据明诗综,如汪广洋、魏观、高启、朱同、苏伯衡、张孟兼、王彝、扬基、张羽、徐贲、王行、孙贲、黄哲、郭奎诸人咸死非命。如李仕鲁、王朴之死,尤暴残。太祖又有“士大夫不为君用。”之科。】靖难之变,方孝孺夷十族坐死者八百四十七人。

终明之世,廷杖逮治不绝书。

读书人,宋太祖觉得太可怕,但又不能不用。怎么办呢?那就用,然后找狠人盯着你,一有风吹草动,就整死你!说简单,真就这么简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